信息名稱: |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名單的通知 | ||||
信息索引: | 360A06-05-2020-0016-1 | 生成日期: | 2020-08-06 | 發文機構: | 教育部辦公廳 |
發文字號: | 教基廳函〔2020〕24號 | 信息類別: | 基礎教育 | ||
內容概述: | 教育部辦公廳公布“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名單。 |
教基廳函〔2020〕2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推薦遴選“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的通知》(教基廳函〔2019〕46號)的工作安排,在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積極支持配合下,經遴選推薦、專家評審、公示等環節,我部確定了“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名單(簡稱“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現予以公布。
各實驗區要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關于“發揮網絡教育和人工智能優勢,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的要求和《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精神,扎實有效開展實驗探索,切實把實驗工作作為推動本地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公平而有質量教育的有力支撐和重要抓手。
一、明確工作定位。堅持立德樹人,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將信息技術全面融入于教學過程的路徑、方式和方法,深入研究信息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合理應用,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發展需求的教學活動,促進學校育人模式轉型和區域內學校共同發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服務學生學習、服務教師改進教學、服務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以教育信息化帶動實現教育現代化。
二、加強組織領導。創新工作機制,有效整合資源,協調教學相關部門共同推進,保證日常教學與實驗工作的一致性,保障實驗工作可持續發展。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認真完善實施方案、明確工作目標、進度安排、配套政策、經費保障、責任主體和預期成果等內容,突出導向性、創新性、操作性、實效性。同時,圍繞年度工作任務,開展豐富多樣且富有成效的研討活動,及時總結經驗、分析問題,不斷改進完善實驗工作。鼓勵實驗區之間建立協商合作機制,加強交流、協同推進,更好地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三、勇于探索創新。圍繞課程和教學改革目標任務,結合本地實際,選擇適宜的教與學新模式。鼓勵各實驗區充分利用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省級平臺和本地平臺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優化教學設計,豐富教學內容,促進教學組織方式重構和教學方法創新;著力提升師生信息素養,利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促進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探索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推動數字資源內容監管、確權保護、共建共享;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數據的收集,開展教學分析與過程性評價,實現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推動個性化自適應學習;探索以學生學籍號作為“教育身份證”,聯通不同平臺與工具應用之間的學習數據,推動學習大數據應用;推動“網絡教研”“跨學科教學”“編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智慧課堂”“數字閱讀”,為教學改革注入活力。
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本地實驗區的管理和指導,建立并完善聯系指導機制。我部將成立實驗區指導專家組,對各實驗區進行抽查指導和過程評估,根據檢查評估結果及時對實驗區進行意見反饋與動態調整,實驗區工作動態、優秀案例和實驗成果等將通過實驗區網站展示(網址:www.moeshiyanqu.net)。
實驗區工作以每年9月至下一年8月為一個工作年度,請各實驗區于2020年8月31日前,將2020年度工作計劃報送我部基礎教育司。
各實驗區應于2023年10月30日前向我部提出驗收申請,我部將組織或委托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評估驗收。期間有階段性實驗成果的,也請及時報送。
聯系人:林毅君,010-66097815,jzc@moe.edu.cn。
附件: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名單
教育部辦公廳
2020年8月5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