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稱: | 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系統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實施方案》的通知 | ||||
信息索引: | 360A03-99-2018-0004-1 | 生成日期: | 2018-01-29 | 發文機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發文字號: | 教發〔2018〕2號 | 信息類別: | 其他 | ||
內容概述: | 教育部印發《教育系統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實施方案》。 |
教發〔2018〕2號
各省(區、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內各司局、各直屬單位: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的通知》(國開發〔2017〕10號)要求,將2018年作為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在全教育系統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現將《教育系統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有關落實情況,請及時報告我部發展規劃司。
教育部
2018年1月26日
教育系統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組織開展教育系統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用作風建設的成果促進各項扶貧舉措的落實,按照《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的通知》(國開發〔2017〕10號)要求,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強化目標導向,強化責任擔當,強化問題意識,全面清除教育系統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形成根源,較真碰硬壓縮作風問題滋生空間,嚴懲嚴治形成對作風問題的強大震懾,標本兼治構建扶貧領域作風建設長效機制,推動教育系統扶貧領域作風明顯改善,確保如期完成教育脫貧各項任務。
二、治理內容
(一)“四個意識”不強。
1.對脫貧攻堅的重要性艱巨性緊迫性認識不足,沒有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進行安排部署。
2.對黨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貫徹不力,制定配套措施、細化落實方案、推進組織實施不及時不到位。
3.對推動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認識不到位,行動不堅決,以區域發展政策代替精準扶貧。
(二)責任落實不到位。
4.領導責任落實不到位,主要負責同志研究指導不夠,履行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不力,分管負責同志工作不深入不扎實,具體負責部門責任不明確不落實。
5.對已出臺政策措施的實施指導督促不夠,政策停留在紙面上或實施效果不明顯。
6.對本地區的教育扶貧工作指導不夠,沒有形成系統合力。
7.主動作為不夠,對脫貧攻堅中出現的新問題不重視、不解決或者推諉扯皮。
8.對定點扶貧、選派第一書記等工作不夠重視,派出的干部不得力,缺少指導、支持、關心和監督,存在“掛名走讀”等問題。
(三)工作措施不精準。
9.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落實不力,工作機制不健全,責任分工不明確,輟學學生情況掌握不準確,勸返措施不得力,效果不明顯。
10.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資助不精準、不到位,資助檔案管理不規范。
11.《教育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職業教育東西協作行動計劃(2016—2020年)》及實施方案等制度性文件落實不到位,推進力度不夠。
12.高校扶貧聚焦精準扶貧不夠,高校自身優勢未充分發揮,面向定點扶貧縣政策措施針對性不強、力度不夠。
(四)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
13.在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資助發放過程中,存在虛報冒領、套取騙取等問題。
14. 未按規定執行教育扶貧資金公開和公示公告制度,群眾和社會不知曉,難以有效監督。
(五)工作作風不扎實。
15. 調查研究不深入實際,指導工作脫離實際,遇到問題不解決。
16. 工作落實走形式,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貫徹文件。
17. 壘大戶堆盆景,搞形象工程,或者強迫命令一刀切。
18.扶貧掛職干部、駐村干部等人到心不到、得過且過、責任心不強等。
(六)考核監督從嚴要求不夠。
19. 考核評估一團和氣,不較真碰硬。
20. 督查巡查避重就輕,報喜不報憂。
21. 發現問題隱瞞不報,袒護包庇。
三、治理措施
(一)加強學習培訓。教育部將舉辦扶貧掛職干部培訓班、滇西黨政領導干部研修班。各地各校要制訂學習培訓計劃,加強對教育扶貧干部的培訓。培訓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關于脫貧攻堅的新部署新要求,解讀脫貧攻堅政策舉措,介紹精準扶貧典型做法,開展扶貧領域的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幫助培訓對象提高認識,著力培育懂扶貧、會幫扶、作風硬的教育扶貧干部隊伍。
(二)選派優秀干部掛職扶貧。各地各校要樹立正確用人導向,廣泛深入動員,擇優選派優秀干部赴貧困地區掛職副縣長或擔任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加強管理考核,對成績突出、群眾認可的,表彰激勵,對弄虛作假、失職失責的,嚴肅問責;加強保障支持,確保掛職干部下得去、融得進、干得好。
(三)改進調查研究。各地各校要改進脫貧攻堅調研方式,通過深入基層、聯系群眾、解剖麻雀,總結推廣經驗,發現并解決問題,防止走過場。調研方式要求實,不提前踩點,不培訓農戶,不弄虛作假。調研活動要嚴格遵守中央有關規定,一律輕車簡從。嚴禁為迎接檢查制作展板,嚴禁無實質內容的安排,嚴禁省市縣層層陪同。
(四)核準建檔立卡貧困教育人口。落實《建立建檔立卡貧困教育人口信息比對工作協調機制的實施方案》,每年春季、秋季學期進行建檔立卡貧困教育人口信息比對,有關結果作為監測各地教育扶貧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據。加強部門間數據和信息共享,加強教育系統內工作協同,加強數據分析,為宏觀決策和工作指導提供支持。
(五)加強縣級教育脫貧攻堅項目庫建設。配合脫貧攻堅規劃和工作需要,加強省級統籌,指導各地建立縣級教育脫貧攻堅項目庫,加強項目論證和儲備,防止資金閑置浪費,防止因項目選定不準造成損失。
(六)加強教育扶貧信息公開公示。加大教育扶貧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大資金安排、工作進展等重要信息的公開力度,及時通報教育扶貧工作督查情況并適時向社會公開。完善學生資助、定向招生、公益培訓等教育惠民事項的公示制度,著力保障貧困地區群眾的知情權,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在實施教育扶貧重大政策的過程中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問需、問計、問效于群眾,確保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七)查處突出問題。加強對教育系統落實中央脫貧攻堅任務情況的監督,對落實責任不力、造成嚴重后果的進行問責。認真核查處理教育系統在扶貧工作中的違紀違規問題線索,一經舉報,追查到底。建立查實曝光制度,對查實的扶貧領域案件,堅決予以曝光。
四、組織領導
(一)提高思想認識。各地各校要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增強“四個意識”,強化責任擔當,切實轉變作風,自覺從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落實工作責任。各地各校要強化一把手負責制,把教育扶貧領域作風專項治理作為落實從嚴治黨的具體行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主要負責同志要對扶貧工作的重大政策、重大問題高度重視,做到統籌安排部署,加強督促指導檢查,切實履行好脫貧攻堅第一責任人職責。
(三)貫徹從嚴要求。各地各校要把黨中央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一系列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實到教育脫貧攻堅全過程中去,高標準、嚴要求、做表率,堅持不懈改作風轉作風。對教育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不督促、不落實或發現問題不整改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四)構建長效機制。各地各校要針對專項治理中發現的系統性、普遍性問題,強化風險管控措施,以作風治理的成果促進教育扶貧政策的落實。要將專項治理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總結提煉固化為規章制度和標準工作流程,為教育脫貧攻堅深入推進提供制度保障。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