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少妇一区二区,夜夜嗨av色一区二区不卡,毛片网站在线看,久久精品一区蜜桃臀影院

當前位置:首頁 > 公開
信息名稱: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2018年教育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的公告
信息索引: 360A01-99-2019-0004-1 生成日期: 2019-03-28 發文機構: 教育部辦公廳
發文字號: 教辦廳〔2019〕4號 信息類別: 其他
內容概述: 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2018年教育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的公告》。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2018年教育部政府
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的公告

教辦廳〔2019〕4號

  本年度報告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編制。全文內容包括工作概述、主動公開情況、依申請公開情況、建議提案辦理結果公開情況、政府信息公開收費情況、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的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下一步工作等七個部分。如對本報告公告有任何疑問,請聯系教育部政務公開辦公室(電話:010-66092060;郵箱:gongkai@moe.edu.cn)。

  一、工作概述

  2018年,教育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在國務院辦公廳的指導下,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具體部署,進一步優化制度機制,細化公開內容,加強信息發布、解讀和回應,依法依規答復信息公開申請,教育領域透明度進一步提高,政務公開在深化職能改革、提升治理能力、推進依法行政、密切聯系群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一)做好教育公開工作全面部署

  一是制定年度工作方案。根據中辦、國辦《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實施意見》,印發《教育部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實施方案》,對年度工作作出總體部署,對照工作要點逐條逐項定責任、提要求、列舉措,牽頭各司局(單位)有效推進落實。

  二是針對熱點領域作出針對性部署。印發系列文件,對普通高校招生、研究生招生、自主招生、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退役大學生士兵招生、少數民族骨干人才招生、特殊類型招生、義務教育招生等工作作出部署,完善招生信息公開制度規范,確保招生全過程公開透明。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建立健全教育經費使用管理的責任體系、監管體系、績效體系、制度體系。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將公開公正作為首要原則,要求嚴格按照工作方案組織審核、評議遴選,確保各環節公正、透明。

  三是將信息公開工作要求融入其他各項重要工作。《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要求高校建立專業辦學條件主動公開制度,加強專業質量建設,提高學生和社會的滿意度。《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18年度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年度考核的通知》要求示范中心年度考核報告經學校審核后對外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既要做到認定內容、程序、方法等公開透明,確保認定公正,也要尊重和保護學生隱私。

  (二)推進政務運行全過程公開透明

  一是推進決策過程公開。實行重大決策預公開制度,通過多種方式擴大公眾參與渠道,《學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教育部規章、規范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擬保留清單》等重要決策事項在門戶網站“征求意見”專欄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收集意見建議1800余條,根據反饋情況修改完善后另行發布。編制重要規范性文件前,通過調查研究、咨詢座談等方式,廣泛聽取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專家學者等各方意見,提高決策科學化。

  二是推進執行情況公開。全年在政府門戶網站開設36個專題,90個專欄,整合媒體報道、專家觀點、采訪調研和群眾聲音,全面呈現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辦好高校思政課、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教育扶貧系列活動等重要工作推進落實情況,方便人民群眾隨時了解動態進展。舉辦2018教育奮進之筆“1+1”系列發布采訪活動、“教育一年來”專題活動、學前教育宣傳月、職教改革四十年教育活動周、推廣普通話宣傳周,全面推介、深入宣傳工作開展和政策執行情況。

  三是推進管理事項公開。發布《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教育行政許可事項清單》《2013年以來取消的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教育行政審批事項清單》,明確取消和保留的行政權力事項。及時宣布失效的規范性文件,做好文件備案和公開標記。印發《教育部機關及直屬事業單位教育數據管理辦法》《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認定暫行辦法》《“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明確各領域管理標準,將信息公開作為重要管理手段予以著重強調。

  四是推進政務服務公開。對政府門戶網站主頁 “服務”頻道進行改版建設,集中發布《教育部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明確的28項服務事項,統一公布服務指南、審查細則和審批服務規范,方便人民群眾查詢辦事。加快建設教育部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做好系統和數據對接,著力實現一號登錄、一網通辦。圍繞教育熱點問題,采用“圖說服務”“服務專題”等方式,圖文并茂地介紹國家有關政策和常見問題。編制《高等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實踐操作指南》,集中推介各地各校推進“放管服”先進經驗,為工作開展提供指引。

  五是推進結果信息公開。按程序及時公開高等學校設置審批結果、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備案和審批結果、全國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學科評估結果、各類大賽獲獎名單、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名單、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勵結果,以及全國教育示范校、特色學校、典型經驗學校名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高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立項結果、教育信息化試點驗收結果等,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三)做好重要政策宣傳解讀和熱點回應

  一是強化政策發布解讀。繼續堅持“發布解讀必須同步”原則,政策文件與解讀方案同步組織、同步部署、同步發布,做好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公費教育實施辦法、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等重要政策文件的發布解讀。

  二是豐富完善渠道平臺。綜合用好新聞發布會、媒體通氣會、集體采訪、答記者問、專家文章、網絡訪談、圖表數據等多種形式做好發布解讀,全面介紹政策背景、目標任務、主要內容、落實措施等。2018年,刊發答記者問43篇,發布新聞稿448篇,中央主要媒體刊播教育新聞報道1萬余篇。

  三是及時回應社會熱點。及時關注社會公眾關心的教育熱點話題,持續發布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等教育工作進展情況,繼續編發編印《2018教育熱點20問》,及時回應熱點輿情,主動解疑釋惑,增進理解支持。

  (四)強化政務公開基礎工作

  一是動態更新公開目錄。印發《教育部主動公開基本目錄(2018年版)》,梳理并細化、新增多條內容,將應主動公開的內容拓展為19大類、120個工作事項和324條具體內容,逐項明確責任主體,公開內容、時限和方式,涵蓋信息發布、政策解讀、回應關切、公眾參與和監督渠道等內容,覆蓋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等政務運行全過程,進一步提高了公開內容的標準化、規范化水平。

  二是優化門戶網站公開平臺。按照高效便民原則對政府門戶網站進行優化改造,打造模塊簡潔、目錄清晰、運維便捷的主平臺。聚焦移動端,采取“響應式頁面”技術對全站頁面升級改造,提高門戶網站全平臺展示效果,網民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查閱政策文件、觀看發布會直播、搜索政務信息等操作感受得到極大改善。發布《政府網站監管年度報表》和《政府網站工作年度報表》,全面公開門戶網站年度運行情況。

  三是加強教育公開督查考核。印發專門通知,部署各高校落實《高等學校信息公開事項清單》和年度報告發布有關工作,通過書面調研和實地走訪對75所直屬高校信息公開工作情況進行摸底和督查,妥善處理有關舉報事項。繼續開展政務公開專項考核,對部內各司局2018年度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工作情況進行統計和公示,并將結果列為司局年度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政府信息主動公開情況

  (一)通過公開專欄公開信息情況

  通過政府信息公開專欄公開公文類信息共計619條,其中位于前5位的信息是:干部人事人才類266條,占比42.97%;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類47條,占比7.59%;科學技術類共計46條,占比7.43%;基礎教育類44條,占比7.11%;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類34條,占比5.49%。

  (二)通過政府門戶網站發布熱點信息情況

  公開教育部2018年部門預算和2017年部門決算,進一步細化預決算公開內容。發布《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7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2017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定期更新公布全國及分省各級各類學校(機構)情況、學生情況、教職工情況、專任教師情況等相關教育事業統計數據,發布年度中國教育概況和中國語言文字概況,呈現教育領域總體發展面貌。

  (三)通過新聞發布會等發布信息情況

  召開新聞發布會32場,緊緊圍繞兩會、全國教育大會、教師節、新學期開學及重大政策出臺等重要時間節點,召開新聞發布會深入宣傳解讀,充分滿足群眾知情權。

  (四)通過《教育部公報》《中國教育年鑒》《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公開信息情況

  共刊發《教育部公報》12期,公開政府信息142條。出版發行《中國教育年鑒》《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發布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重要教育活動的報道或綜述,教育部領導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講話或專文,年度教育工作要點、教育發展統計、教育綜合管理、教育人事管理、教育財務與統計等重要文件和統計信息。

  (五)通過新媒體公開信息情況

  加強教育政務新媒體運用,探索政府門戶網站及官方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聯動發布模式,做好新聞發布、熱點回應、信息服務等工作。官方微博粉絲總數約701萬;教育部政務新媒體“微言教育”相繼入駐搜狐、新浪、人民日報、今日頭條、網易、一點資訊、騰訊、澎湃新聞、百家號、抖音、快手等11家移動發布平臺,訂閱用戶總量2100余萬。官方微信訂閱用戶近106萬,2018年總閱讀量2700余萬。

  三、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情況

  (一)申請情況

  2018年全年共收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各種形式提出的信息公開申請1190件。從申請主體看,公民個人提交的申請1179件,占99.08%;各類法人提交的申請11件,占0.92%。從申請方式看,以在線提交方式申請672件,占56.47%;以電子郵件方式申請68件,占5.71%;以紙質信函方式申請239件,占20.08%;當面申請211件,占17.73%。從申請的內容看,關于學科專業的224件,占18.82%;關于人事待遇的221件,占18.57%;關于招生考試的174件,占14.62%;關于統計數據的70件,占5.88%;關于學籍學歷的51件,占4.29%;其他占37.82%。申請內容涉及教育部24個司局(單位)。

  (二)答復情況

  1190件申請已全部按時辦結,其中,答復“已主動公開”的208件,占17.48%;“依申請公開”的241件,占20.25%;“不予公開”的20件,占1.68%;“不是條例所指政府信息”的21件,占1.76%;“申請信息不存在”的74件,占6.22%;“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的96件,占8.07%;“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的313件,占26.30%;“需要修改補正后重新提交”的84件,占7.06%;“申請人撤銷”的80件,占6.72%;“告知通過其他途徑辦理”的53件,占4.45%。

  (三)咨詢情況

  2018年,教育部政府信息公開受理中心全年接待上門群眾和咨詢電話2000余人次。

  四、建議提案辦理結果公開情況

  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全國政協委員提案辦理結果公開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全國政協委員提案辦理結果公開工作的通知》,將辦理結果公開作為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重要內容,積極推進辦理復文公開工作,要求承辦單位在辦理建議提案時,同步對答復內容公開屬性提出意見,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都要及時公開,對可以公開的復文在“建議提案辦理”專欄分批全文公開或摘要公開,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回應社會關切。2018年共承辦建議提案1801件,其中全國人大代表建議991件、全國政協委員提案810件,主辦件949件,公開率100%。

  五、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

  2018年,教育部沒有因信息公開收取或減免費用。

  六、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情況

  2018年,配合處理因政府信息公開提起的行政復議申請13件,行政訴訟9件。

  七、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下一步工作

  2018年,教育部在推進政務公開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公開制度需要更新,工作機制有待完善,高校信息公開工作有待深化,門戶網站互動性還需加強。

  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把公開透明作為開展各項工作的基本要求,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和國辦公開工作要點要求,進一步提高教育透明度。

  一是更新完善制度規范。開展教育領域信息公開專項調研,把準信息公開新形勢新要求和現有制度規范的空白地帶,對教育系統“四位一體”信息公開制度體系進行修訂更新。

  二是深入推進“五公開”。將政務公開融入決策、執行、管理、服務和結果全過程,創新形式加大對教育重要政策、進展成效、先進典型的發布解讀力度,積極回應群眾關切。

  三是不斷優化公開平臺。進一步整合優化網站欄目,完善政府門戶網站信息公開專欄、依申請公開系統,優化網民留言、咨詢的受理、轉辦和反饋機制,確保互動效果。

  四是落實公開考核監督。繼續采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手段做好高校信息公開工作,發揮好第三方評估的積極作用,強化部機關政務公開工作考核評價,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教育部辦公廳

2019年3月27日

點擊右上角
選擇在瀏覽器中打開
發布日期:2019-03-29 來源:教育部 下載 收藏
責任編輯:劉瀟翰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化县| 桃园市| 临武县| 涿州市| 邹平县| 永清县| 福建省| 那曲县| 陈巴尔虎旗| 安龙县| 濮阳县| 兰西县| 旬邑县| 栾川县| 和顺县| 临沭县| 伽师县| 芦溪县| 武义县| 秭归县| 壤塘县| 乌鲁木齐县| 淳化县| 建始县| 红安县| 灌云县| 儋州市| 鄄城县| 巴林左旗| 新河县| 老河口市| 德格县| 元氏县| 红原县| 志丹县| 泰兴市| 临颍县| 青川县| 台江县| 巴塘县| 额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