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藝術學院
南京藝術學院在一百多年的辦學過程中,逐漸形成了 “學科融合、專業融通、方法多元”的綜合性培養特色,在人才培養上成效顯著。
一、主要做法
(一)跨學科教學聯接。學校設置全校性公選課,將教學資源聯接起來,為學生打開擴容知識的課程平臺。學生根據自己今后的專業走向和興趣愛好,可以跨專業跨學科進行選修,構成自己富有特點的知識體系。
(二)跨學院專業聯辦。對若干專業和課程,學校實行了跨學院聯辦。如設計學院服裝展示專業方向與影視學院表演專業聯辦,形成服裝展示專業課程+表演專業課程的人才培養體系,形成了我學校服裝展示專業人才的培養特色。
(三)跨專業展演聯創。從2010年開始,學校在畢業創作展演的教學環節中推行跨學院跨專業聯合畢業創作、設計和表演。如美術學院插圖專業與傳媒學院動畫專業、舞蹈學院舞蹈專業與美術學院書法專業、工業設計學院產品設計專業與文化產業學院策劃專業等聯合畢業創作、設計、表演小組,催生了專業交叉的創新特色。
(四)全校性教學聯動。學校的音樂廳、實驗劇場、附中劇場、美術館,各學院展廳、演奏廳等各種展演場所,不間斷地舉辦各種音樂會、舞蹈表演、話劇、美術作品展、設計作品展,并形成了“展演月”等品牌活動。
二、主要成果
(一)學科相互支撐形成整體力量。綜合性藝術學院所形成的綜合藝術力量,使學校在藝術學領域的影響不斷提升。藝術門類下的各學科相互影響、支撐,形成了良性的整體力量,使學校在藝術人才培養、學術研究領域,具有了鮮活的能量。
(二)社會重大活動的擔當。綜合性藝術學院所形成的綜合協作能力,使學校有實力承擔重大服務項目。如完成了“南京青奧會”開閉幕式表演任務,“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鼎”、“亞投行標志”、“亞投行揭幕儀式裝置”的設計任務等。
(三)聯合創作展演成果豐富。綜合性藝術學院所形成的綜合創作能力,使學校有實力承擔重大創作項目。如創作復排了被譽為中國歌劇“肇始之作”的反戰主題歌劇《秋子》并成功公演;2015年9月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為主題,18天內密集推出了4場展覽、7場演出,千余名師生參與創作演出,近萬觀眾來校觀展看演。
(四)學生互補性集合創業。綜合性藝術學院所形成的綜合互補能力,使學生在創業上易于形成合力。多專業類型的學生組合創業,其互補性能夠形成集合力量。如“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品競買會”集合了文化產業學院、美術學院的學生力量;“藝之行藝術教育集團”則由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工業設計學院的畢業生聯合創辦,現已發展成為知名文創公司。
三、主要經驗
一是精神層面,著力于藝術總體精神的塑造和整體藝術素質的養成,使我校培養的學生具有“高藝術品質”的人才特色和持續發展的“后勁”;二是學科層面,著力于不同學院不同藝術學科之間的相互影響,形成“大藝術”的概念,使學校在各藝術學科發展中,視野更加開闊,融通能力更強,形成了藝術學科整合發展的態勢;三是專業層面,著力于不同藝術種類之間的相互交叉,不同知識的碰撞,使藝術各專業的協同發展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四是教學層面,著力于不同藝術種類的相互影響、不同專業教學方式之間的相互借鑒,跨學院聯辦專業、跨專業聯合課題、藝術與相關專業的教學融合,推動新型交叉人才的培養;五是創作層面,著力于不同藝術種類之間的相互配合與支撐,形成整體創作力量,具有承擔重大創作項目、綜合性創作項目的創作創新能力。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