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雙高計劃”
煙臺職業學院院長 溫金祥
前幾天,我召集學校博士團隊負責人座談。博士王仲勛告訴我,他們團隊為煙臺海德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開展的“超高精密機床主軸制造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項目”,在關鍵技術上取得新突破,不僅為企業新增銷售收入1000余萬元,更重要的是實現了高端機床主軸的國產化替代,解決了數控機床領域的一項“卡脖子”技術問題。
這個項目是學校通過“雙高”專業群建設,賦能產業發展的一項標志性成果。作為首輪教育部、財政部“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立項建設單位,5年來,學校圍繞服務國家戰略,以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帶動整體辦學質量和服務能力提升,傾力打造制造業高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發展高地。
聚焦社會需求,以科教融匯賦能新質生產力水平提升。學校充分利用高層次人才優勢,推進科研體制機制改革、科創平臺建設,助力企業科技攻關。像王仲勛團隊這樣由博士領銜的科研團隊,學校共有13個,涵蓋114名博士教師,通過開展“百名科技人才進百企”活動,幫助企業完成科技攻關項目400余項,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比如,博士劉鵬莉團隊研發的果蔬保鮮涂膜和包裝材料在煙臺兩家企業落地投入生產,解決了制約企業多年的保鮮材料問題;博士蓋蕓蕓團隊與煙臺水禾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大蒜腐根病微生物改良菌劑,創造經濟效益1500萬元。
聚焦協同創新,以產教融合深度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學校發起成立智能協作機器人、高端海洋油氣裝備等3個全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和生物醫藥等7個煙臺市產教融合共同體,立項煙臺黃渤海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個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13個產業學院,覆蓋全國212所中高職院校、92所本科院校、134家科研機構、1500余家企業。學校通過向深處融、向實處合,寫好產業“答卷”,實現校企協同育人、多方共贏,搭建人才培養大舞臺,每年為各行各業輸送6000余名高技能畢業生。
聚焦鄉村振興,以“五維并進”體系創新助農興農路徑?!半p高”建設期間,學校教師于川東運用微生物生態法對煙臺東譚家泊村進行土地改良,讓鹽堿荒灘變成生態“綠洲”,并建起集種植養殖、旅游觀光、田園休閑、餐飲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新型農業經營實體。作為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性職業院校,學校從人才振興、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5個維度出發,發揮人才、技術、資源優勢,通過構建校鄉發展共同體,推動校地共建、校企共建、校村共建,建設鄉村振興學院,培育鄉村文化品牌等有力舉措,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煙職力量。
聚焦職教出海,以技能先行主動融入對外開放格局。今年3月,學校與巴基斯坦共建的“班·墨學院”成立。在此之前,學校首所海外分校“中巴國際學院”落地巴基斯坦信德省,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教學標準、5門核心課程先后獲得巴基斯坦教育部門認證,學校被授予“中巴教育合作突出貢獻獎”、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一帶一路’國際教育交流獎”等榮譽。學校還與馬來西亞共建“中馬國際學院”,聯合百世物流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等中資企業,在泰國等國家建設14個海外培訓中心,有效解決“走出去”企業高水平技能人才供給不足的問題?!凹寄?語言”“技能+標準”“技能+文化”等不同模式的拓展,深化了學校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在教育、人文和經貿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本報記者 魏海政 采訪整理)
【鏈接】
2019年
2019年,教育部、財政部發布《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提出要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
197所
2019年12月,教育部、財政部公布“雙高計劃”第一輪建設單位名單,共197所學校入選,其中高水平學校56所、高水平專業群141個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