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聚焦環境浸潤、思想引領、文明養成、活動體驗四大板塊,著力將學生社區打造為思想引領的陣地、成長成才的家園、文化浸潤的沃土,使學生社區成為時代新人培育的新場域。
強化環境浸潤,打造“實景課堂”。按照“一區一特色,一樓一品牌”系統設計宿舍樓棟文化,結合紅湖、博達、友好三個校區特色,凝練“弘”“博”“友”3大系列文化主題,形成三校區33棟樓不同主題、各具特色的文化大廳和文化走廊,將中華文化、文明養成、安全教育等思政教育元素融入樓宇環境文化中,營造“一墻一物會說話”的文化浸潤氛圍。創建學生成長多功能空間,整合宿舍樓棟空間資源,在學生社區集成建設讀書室、國學館、排演館、健身房、心理咨詢室、心理解壓室等功能室;每棟宿舍樓均建設1間黨團活動室、1間自習室,滿足學生多方位多層次發展需求,讓社區空間功能“富起來”。搭建“暖家”共享平臺,面向學生征求社區文化建設意見建議,舉辦各類活動收集學生書法、繪畫、攝影、手工創作等優秀作品1000余份,在走廊文化區進行交流展示,將學生的所思所想、所做所得融入社區文化建設,推進社區文化空間“有魂有形”,形成共學共促共享“家文化”。
強化思想引領,構建“核心體系”。開展“紅色講堂”,將“星火”宣講團下沉“一站式”學生社區,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生宣講會,組織學生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凝聚青年共識,匯聚奮進力量,提升學生黨性修養和理論水平。創建“青輔學堂”,搭建共享學習平臺,建設成長學堂、五育學堂、心理學堂、安全學堂四大系列活動,邀請校外專家、專業教師、社團代表等開展“微課堂”,通過微視頻、線上直播、線下交流等方式,在考研規劃、就業指導、特長分享、學業互助等方面指導學生,共計開展“青輔學堂”100余期,參與學生8000余人,助力學生學業進步、技能提升。打造“指間課堂”,堅持每日發布“暖心簽”,有組織地將理想信念、學業規劃、心理健康、安全意識等內容,以貼近學生生活的風格進入學生社區,累計發布圖文內容共計600余條,覆蓋學生3萬余名,讓日常教育如春風化雨,溫潤學生心靈。
強化文明養成,夯實“行為根基”。打造示范宿舍“樹標桿”,創建三批“黨員示范宿舍”1166間、“入黨積極分子示范宿舍”673間,發揮學生黨員在社區中的模范帶頭作用。創建“退役軍人宿舍”88間,樹立93個優秀退役大學生形象,弘揚優良作風,營造良好舍風,帶動周圍同學共同進步。打造文明宿舍“立樣板”,制定《新疆大學“文明宿舍”創建實施方案》,把“文明宿舍”創建作為文明養成教育的重要抓手,堅持每兩周組織開展一次“文明宿舍”評比,增強自我管理能力,加強安全文明教育,累計評選“優秀宿舍”9300余間。開展特色活動“育新風”,將養成教育融入文化活動,每學期初開展“21天養成記打卡挑戰活動”,設置學習、運動、生活、社交等多項習慣養成打卡內容,引導學生每日分享、持之以恒,“自律+他律”幫助學生把握習慣養成黃金期,在堅持中促進個人學業進步、健康生活、積極社交、技能拓展,已持續開展3年6期,參與學生8000余人。
強化活動體驗,拓展“有形載體”。聚焦學生成長成才核心目標,以思政引領、文化傳承、習慣養成、團結進步等為核心內容,常態化開展“多彩社區”主題文化活動,通過“翰墨丹青書畫攝影展”“安全知識競答挑戰賽”“我愛我家社區共建”等品牌項目,深度融入“五育”教育理念,年均舉辦活動超10場,吸引1.5萬學生參與,著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成長需求,在學生社區精準策劃“沉浸式手工解壓工坊”“健康管理指數測試”“職場禮儀實訓課堂”等30余場定制化活動,構建涵蓋生活指導、學業輔導、就業指導等立體化個性化服務體系,實現成長需求與教育供給的精準對接。依托學院專業特色與團委組織優勢,精心打造30余場社區特色活動,形成“傳統節日文化雅集”“學業幫扶工作坊”“星級宿舍創建大賽”等兼具學生參與度與社區影響力的活動矩陣,凝聚社區文化育人合力,助力學生全面成長。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