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創新打造“線下網格筑基、線上矩陣賦能”的雙網融合育人體系,實現思政隊伍從“物理在場”的近距離接觸向“情感在場”的零距離共振轉變,真正成為學生的知心人、熱心人、引路人,著力培養聽黨話、跟黨走,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建好“雙網格”體系,夯實育人根基。全面構建線下網格,迭代升級以黨支部為堡壘、輔導員為中心、學生黨員及骨干為節點的線下網格服務管理機制,全市高校成立1200余個各類型黨支部,配備6千余名專職輔導員,帶動3萬多名學生黨員及骨干成為線下聯絡員,線下網格服務機制實現全覆蓋。全面拓展線上網格,發動廣大輔導員、學生黨員及骨干圍繞樓棟、興趣、專業等廣泛建立各類圈群,構建地緣、趣緣、學緣“三緣”相融的立體化社交網絡,搭建“線上好友圈”“興趣交流圈”“學習互助圈”等3200余個,組建線上院落“微網格”2萬余個,吸引近64.7萬學生主動加入。全面擴展“N”力量,指導高校系統整合校內外資源,構建“網格+專業人員”模式,吸納14100余名專任教師擔任成長導師,540余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入駐學生社區,3800余名優秀校友、社會精英等“N力量”進圈入群,充實育人力量。
激活“雙網格”力量,實現共享共治。壓實高校黨委主體責任,將輔導員隊伍建設和“雙網格”工作機制納入事業發展和黨委書記述職評議考核。按照“一校一策”原則制定“雙網格”工作機制,細化責任分工,明確工作職責,完善校級負責人包院系、院系負責人包專業或學生社區、中層干部包宿舍、輔導員包寢室的四級責任包干制,確保任務到人、措施到位、責任到崗。落實“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完善各級結對聯系學生制度,探索“縱橫交錯、分片包干、全面覆蓋、分級管理、網格到底”的協同管理體系,形成輔導員前沿發現,學工部快速預警,宣傳、保衛、后勤等部門及時聯動的育人合力,做到“學工吹哨、部門報到”,確保上下貫通、協同一致。推動高校與屬地網信、公安、街道、企業等單位交流合作,項目式開展“網格+鄉村振興”“網格+法治教育”“網格+志愿服務”等公益活動1600余次。依托全市374個輔導員工作室,網格化打造“輔導員+N”育人共同體,形成校地聯動、資源共享的育人新模式,培育出“同舟簡敏”等全國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5個,提升思政育人工作的辨識度和影響力。
發揮“雙網格”作用,構筑連心橋梁。建立線上“網情”線下“處置”跟蹤落實機制,利用線上網格提升網絡信息捕捉能力,推動線下穩妥有序處理,保障校園安全穩定。暢通服務學生新渠道,2830余名專職輔導員進入學生社區固定辦公,330余名專職輔導員進入社區住宿,群里群外關注學生訴求,了解學生需要,及時收集、分類處理、跟蹤反饋各類問題,穩妥解決學生生活所需、學習所憂、工作所惑。2024年以來,共收集處理學生意見建議等14.9萬件,幫助學生解決各類實際困難27.8萬件,學生對輔導員工作滿意率持續提升。開辟思政教育新陣地,建設黨員活動室、黨團書吧等功能室912間,向學生開放學習空間、雙創空間、美育實踐、體育鍛煉等公共活動空間6238個,占地面積79.7萬平方米,覆蓋全市82.7%高校學生。讓“紅巖思政”進圈入群、入心入腦,研發《云端紅色課堂》《紅巖網校》等線上紅色資源20余項,開發“云端服務站”等“指尖”上的黨建資源400余個,上線紅色系列讀本70余部,面向全市高校學生免費開放,實現資源全共享、活動全覆蓋。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