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職業技術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以“多元拓崗、融城育人、精準指導”為主線,構建校地協同、全程賦能、質量優先的就業工作體系,全力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
多元拓崗,構建立體崗位供給網絡。積極融入地方發展大局,構建“政校企”協同就業生態圈,與自治區14個地市人社部門建立聯系,共同舉辦高校大學生就業雙選會,聯合區內各大產業園共建就業實習基地,開展訂單班、學徒制、現場工程師等項目25個,建立課程項目訓練流程與企業生產過程對接機制,促進實訓內容與崗位要求無縫對接,拓展“課堂+實訓+生產”育訓結合的培養模式,提升所學技能與崗位需求的匹配度。強化訪企拓崗,制定促就業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截至6月底共訪企拓崗535家,新增優質崗位1.2萬個,與多家龍頭企業簽訂戰略協議,畢業生留企就業比例超20%;聯合越南、泰國等高校共建海外實習基地,輸送463名畢業生參與國際產能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做好升學入伍,將專升本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分學期開設選修課、集中輔導、線上資源教學、考前培訓等,提升專升本考試錄取率;成立國防教育學院,近三年為部隊輸送優秀兵源300余人。打通就業平臺,線下推行“一個中心”辦服務、線上建設“智匯南職”一體化平臺,整合共享部、區、市、校四級就業平臺崗位資源,發布招聘崗位3000多個,為學生提供一站式就業服務;編制優化就業工作服務指南,逐項、逐環節精簡壓縮辦事材料,建立完善就業工作辦事指南和工作規程,統一辦理流程和服務標準,讓學生看得懂、好辦事。
融城育人,構建校城協同的人才培養生態。精準對接產業需求,圍繞南寧“一體兩翼”產業發展格局,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重點發展工科專業群,工科類專業占比提升至53.06%,形成“工科為主、多學科協同”的專業體系。深度整合校企資源,以建設國家市域產教聯合體為契機,牽頭建成4個職教集團、10個產業學院、20多個企業工作站,通過“學校教師+企業導師”聯合授課、校內實訓與真實生產場景結合,將行業前沿技術與崗位實操融入教學,培養學生符合市場需求的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聯合行業龍頭企業實施4個國家和7個自治區學徒制試點,構建“雙主體”育人機制,實施“雙導師”教學模式,推行“工學交替”培養方式,建立“崗位導向”課程體系,根據合作企業的真實工作流程和技能標準設計課程內容,引入企業考核標準,打通人才培養標準和企業用人需求通道。主動優化調整專業,將招生計劃執行率、專業就業率、專業對口率等作為專業設置和招生計劃的核心評價指標,依據地方經濟發展規劃、行業企業人才需求預測及就業大數據,通過“專業轉型+崗位再造+技能重塑”三措并舉,確保專業設置貼近市場需求,推動傳統專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變,構建數字化教學平臺和實踐基地,提升專業適應智能化發展趨勢。
精準指導,打造全鏈條的就業育人體系。精準匹配推送就業崗位,編繪學生成長大數據畫像,根據學生在校成績、技能特長、綜合素質以及職業意向,運用“智慧就業云平臺”,實現崗位推送精準匹配,引導畢業生赴中小微企業就業,推送相關崗位信息1.2萬條,到崗就業900余人。積極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充分利用廣西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科技廳備案區級眾創空間、校級創新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平臺,構建“孵化+扶持+培育”為一體的創業服務體系,依托學生社團活動、創新研發與應用項目、畢業設計等載體,年均超30000人次參與創新創業實踐。實施科研創新項目引領,構建“雙創通識—雙創高階選修—專創融合—畢業設計”的雙創課程體系,打造“領軍人物+校內支持團隊+協同企業+產品孵化+市場訂單”的“啟航+”科技創新模式,開展應用技術(產品)研發與服務,師生累計為政府、企業、行業提供政策與專業咨詢75項,提供技術研發、改造和服務258項,服務企業66家。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