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實施“大思政課”建設工程,通過強化統籌推進、聚焦政治引領、深挖區域特色、搭建平臺載體、建好師資隊伍,盤活八桂大地的優質資源,創新打造“壯美廣西”品牌“大思政課”,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強化統籌推進,確保“壯美廣西”品牌“大思政課”落地落實。健全工作機制,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重點工作實施方案》《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壯美廣西>指導綱要(試行)》,規定學時學分、教學要點、專項經費和工作隊伍等重要內容,明確在三至八年級每周安排1課時《壯美廣西》課程。堅持齊抓共管,組建廣西馬克思主義學院聯盟,將“大思政課”建設作為聯盟的主要任務,通過互助共建、資源共享、協同創新等,凝聚全區思政教育合力,推動“大思政課”建設從“單點突破”邁向“整體提升”。嚴把質量關口,將“壯美廣西”品牌“大思政課”建設作為思政課教學巡察暨聽課指導的重要內容,每年組織專家對各高校開展“大思政課”建設情況巡察,并進行逐校反饋和精準指導,構建起“巡察—診斷—整改—提升”全鏈條質量監控體系,為提升“大思政課”育人效能夯實質量根基。
聚焦思想引領,突出“壯美廣西”品牌“大思政課”主題主線。堅持把“壯美廣西”品牌“大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印發《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教學要點》,編寫出版《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等思政課地方教材,打造《奮力譜寫西部陸海新通道廣西篇章》等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示范課堂”500余節,向師生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廣西的生動實踐和顯著成就。系統設計具有“壯美廣西”特色的“大思政課”手繪地圖,推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生態優勢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等6大類研學課程和13條研學路線,引導學生追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足跡開展研學“打卡”。常態化開展“習近平總書記與大學生在一起”學習分享活動,深入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學習領航計劃,舉辦“00后”話百年、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等宣傳活動,將世紀工程“平陸運河”和“小米粉大產業”等新時代偉大變革的鮮活素材融入育人實踐,引導學生感悟黨的創新理論的真理魅力和實踐偉力。
深挖區域特色,推動“壯美廣西”品牌“大思政課”出新出彩。突出“紅”的底色,運用720度全景式虛擬現實技術,開發“紅色八桂”研學思政數字地圖,系統構建24個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數字展館矩陣;創建大中小學各類紅色研學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155個,每年組織30余萬名學生到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百色起義紀念園等場館開展研學實踐。炫出“民族”特色,利用“廣西三月三”等民族傳統節日,組織學生體驗拋繡球、搶花炮等民族競技體育活動,感受銅鼓、天琴等民族樂器的無窮魅力,了解生活在八桂大地上的12個世居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團結友愛的感人故事,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彰顯“邊”的亮色,開展“壯美邊疆 青春聚力”“強國復興有我”等系列主題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大學生社會實踐團深入百色、防城港、崇左等地開展“廣西千里邊疆行”活動,感受邊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巨變。
搭建平臺載體,融通“壯美廣西”品牌“大思政課”線上線下。開發“大思政課”數智平臺。聯合打造“廣西‘大思政課’資源共享平臺”,設立“紅色廣西”“先鋒模范”“偉大成就”等專題,將《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沉浸式導覽》《黨史故事大家講》等優質資源“搬”上平臺,供全區思政課教師備課共享。打造“云上大思政課”教育宣傳平臺。聯合組織開展大學生網絡文化節暨高校網絡教育優秀作品推選展示活動,引導師生圍繞“凝心聚力建設壯美廣西”主題創作微電影、動漫、短視頻等優秀作品1000余件,讓學生在潤物無聲中聽黨話、跟黨走。建設“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好用好“八桂田園”等15個國家級和自治區級“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指導5所全區高校重點馬院與10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結對共建”,開展“以青春之我 建壯美廣西”等主題實踐活動,打造立體化、多觸點的“壯美廣西”品牌“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網狀格局。
建好師資隊伍,鍛造“壯美廣西”品牌“大思政課”經師人師。培育“大思政課”教學名師。組建廣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軍教師、卓越教師、拔尖教師創新發展團隊69個,聚焦“大思政課”建設相關問題開展團隊協同攻關,探索“大思政課”教學新模式新方法,打造“壯美廣西”系列“大思政課”示范課1150余節。組織勞模工匠講“大思政課”。聯合開展“勞模工匠進校園 思政課教師進企業”活動,從廣西柳工、南南鋁業等龍頭企業特聘50名勞模工匠擔任高校思政課教師,每年進校園講大思政課100多場次,將他們扎根一線、攻堅克難的奮斗故事帶進課堂,讓學生“零距離”感知勞模們精益求精的執著和追求卓越的熱忱,自覺將工匠精神內化為成長基因。開展“大思政課”教學展示。開展自治區、校兩級“壯美廣西”系列“大思政課”優秀案例評選、示范課堂建設、研究性學習與實踐性教學優秀成果遴選等活動,每年約有800人次參加,提高教師運用“壯美廣西”平臺資源開展“大思政課”教育教學的素質能力。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