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將抓牢校園安全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將校園電動自行車安全管理工作納入年度教育安全工作要點統籌推進、納入校園消防安全隱患整治重點狠抓排查整改,努力夯實校園安全穩定基礎。
聚焦協同共治,聯合研判會商。依托省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工作專班,省教育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消防救援總隊、省電力公司等部門(單位)多次專題會商,研判校園電動自行車安全風險,共同研究制訂防范措施,凝聚工作合力。制定《江蘇省學校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指南》《消防安全重大風險隱患排查指引》等文件,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推行網格化、專業化、標準化管理,聯合開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曝光、大演練、大約談、大督導等“六個集中行動”,推動提升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強化警校聯動,推動各地教育、公安部門建立聯合會商部署、聯合排查整治、聯合互通情況、聯合盯辦處置、聯合督導檢查、聯合約談提醒等“六聯”工作機制,深入實施交通安全提升行動,強化校門口管控和校園道路交通管理,維護校園及周邊安全。
聚焦校園特點,精準分類施策。針對不同學校的地理位置、校園布局、學生數量等特點,堅持因情施策、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緊盯電動自行車火災易發多發重點環節,實施差異化管理措施,避免“一刀切”影響正常教育教學秩序。針對面積較大的校園,鼓勵采取開通校園小公交、引入共享單車服務、推行校園卡優惠乘騎等措施,盡量滿足校內長距離出行需求。針對電動自行車存量較多的學校,突出糾治不戴頭盔、超速超載、不按交通標識騎行等行為,開展“兩無兩超一廢”(無牌、無證、超標、超限、廢棄)車輛清理工作,全面清除不合規車輛,通過實行通行證年審制度、加強停放充電場所建設、規范停放充電行為等,營造安全有序的校園環境。針對宿舍區集中的校園,突出加強夜間巡邏和防火巡查,采取實地巡查與監控巡查相結合的方式,及時發現和糾治私拉亂接“飛線”充電、樓宇內充電、亂停亂放占道等違反消防管理規定行為,消除火災隱患。
聚焦規范管理,完善工作舉措。省消防救援總隊、省教育廳聯合印發《學校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停放充電安全管理若干措施》等文件,督促各級各類學校對照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要求、電動汽車停放充電要求、暢通“生命通道”要求、日常安全管理要求等4個方面17條措施,逐條排查整改。聯合指導學校修訂完善相關管理制度規定,明確登記、管理、處罰等要求,分級分類實施學習免罰、短期限入、黑名單等處置措施,加強門崗查驗,加大基礎建設投入,科學設置停放區,集中安裝充電設備,配齊消防設施,全面保障電動自行車安全管理。編發校園電動自行車管理經驗做法簡報,從完善制度、細化舉措、嚴控增量、深化治理、智慧賦能、疏堵結合、精細管理、分類施策等方面探索校園電動自行車管理的新路徑新舉措,為各地各校規范管理、消除隱患提供參考借鑒。
聚焦科技創新,賦能校園安全。指導有條件的學校先行先試、整合融合,以智慧校園建設為牽引,搭建全方位交通管理平臺,關聯門禁系統、人臉識別系統等,實現對電動自行車進行單一身份認證、通行證防偽識別以及門禁道閘智慧化管理,構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體系,拓展安防聯動、輔助指揮、應急預警等功能,做到數據快速通報、分析和挖掘,注重提醒、勸導與執法并重,輔助日常管理。推進學校安裝24小時連續采集視頻監控系統,全天候監測行駛數據,強化超速、超載、違規停放警示,及時精準警告不當行為,提示潛在安全風險隱患。利用信息技術升級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系統,重點監控校園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停放充電點位,加強巡查反饋的時效性和敏銳度,增強安全防范能力。推動學校加強微型消防站建設,推廣配備新能源火災專用高效滅火設備,切實提升校園火災防控水平。
聚焦安全意識,強化宣傳教育。通過“江蘇教育發布”“江蘇消防”“江蘇警方”等新媒體公眾號、省名師空中課堂、蘇e直播等平臺,經常性推送事故案例、車輛使用規范、安全法律法規、文明出行倡議等電子海報、動漫、短視頻、公益廣告,全面營造校園安全文化氛圍。舉辦大學新生安全知識學習競賽、線上避險逃生公開課、消防實操技能培訓等,常態化開展電動自行車安全教育培訓,推動電動自行車安全意識入腦入心。嚴密組織消防第一課、安全教育周、安全生產月、消防宣傳月、交通安全日等主題活動,聯合開展模擬火災場景的應急疏散演練、“暢通生命通道”等活動,定期組織學生到各類安全實踐基地場館,開展情景式沉浸式實操體驗,多措并舉提升師生風險防范意識和安全應急能力。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