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提升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水平。北京林業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發揮生態文明教育優勢,圍繞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基礎教育和老年教育,多渠道擴大終身學習教育資源,構建適合成年人、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全齡友好學習教育供給體系,推動實現人民對教育的美好期待。
立足高等教育,凝聚生態教育供給側發展合力。成立社會服務和綜合研究部,整合校內教研機構、社會組織、學術期刊、繼續教育資源,建立“平臺、專家、課程、期刊”四庫,形成“政策研究—專家指導—課程研發—社會推廣”生態教育供給體系,承接生態文明領域各類培訓任務100余項,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宣傳、闡釋。組建生態文明智庫中心,統籌學校智庫24個,發布生態文明綠皮書4部,聚焦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持續為國家、行業、地方需求提供高質量咨政建言和教育服務。承建全國高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中心秘書處,聯合14所高校承擔教育部生態文明研究重大專項,編制《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課程講義》,深入研究闡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國家林草局共建自然保護區研究中心,推出《秘境之眼》《自然保護地的奇跡》等系列生態紀錄片,聚焦自然保護地建設,展示生物多樣性及管護成效,有力助推生態文明宣傳教育。
培優繼續教育,推動林草領域“三教”協同創新。承擔“三教”協同重點建設任務,組建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和龍頭企業在內的林草教育共同體,以繼續教育為紐帶,整合校企優質資源,深入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實現教育提質與科技轉化、產業升級協同發展。承建國家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著力提升職教教師能力素質,形成基于“目標導向—需求驅動—質效并重”三維聯動的職教教師培訓體系,系統制定職教教師的培養內容和目標,增強培訓效果。牽頭國家級“職教國培”林草類示范項目和“名師名匠”長周期培養計劃,聚焦生態保護、林草科技創新等領域開展系統培訓,兩年來培養行業骨干教師300余名。推動繼續教育與高等教育同質同向發展,實施“專業—師資—課程”一體化提質工程,優化繼續教育招生結構,提升林學、園林等特色專業招生占比;強化繼續教育師資力量,聘任71名高校教師指導繼教人才培養;豐富繼續教育課程資源,打造23門高質量慕課傳播生態理念,不斷提升繼續教育培養質量。
輻射基礎教育,助力青少年生態文明素養提升。探索高等教育“龍頭”與基礎教育“基點”的深度合作,成立北林基礎教育集團,引入一體化智慧校園管理系統,依托北林學科優勢開發綠色校本課程,開展綠色實踐活動,輻射帶動區域周邊基礎教育快速發展。創建生態文明教室品牌,發揮林學、生物學等多學科交叉優勢,編制自然教育、耕讀教育等生態教育課程98門,依托西山鷲峰實驗林場、新疆阿勒泰等實踐基地,面向多所中小學開展生態教育6000人次,通過“觀察森林+聆聽自然+科學趣探+生態實踐”引導青少年親近自然、融入自然,推動大中小科學教育一體化建設。受團中央委托承建全國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中心,持續開展綠橋、綠色長征生態教育實踐活動,兩年來組織591所學校2000余支團隊,赴全國21個省份開展綠色發展科考調研、生態環保科普教育宣講,助力青少年厚植生態文明理念、提升生態文明素養。舉辦全國青年綠色科技創新大賽,聚焦綠色工程、鄉村振興等30余個領域,為1萬余名參賽青年搭建綠色科技創新社會化、市場化、多元化孵化平臺,充分調動青年參與綠色科技創新的積極性。
服務老年教育,打造“生態+”銀齡教育模式。建設北林老年大學,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老年教育全過程,明確“生態賦能、厚德修身、終身學習、服務社會”辦學定位,打造“林家有我”黨建品牌,設立“林韻金霞學堂”,創建“林家簡報”,建設生態藝術書畫室和銀齡書香圖書館,獲批承建國家老年大學北林分校。探索以優勢學科專業為支撐的柔性老年學院模式,形成“生態+教育+健康”教學理念,構建覆蓋心理健康、綠色食品、健康預防、慢病管理、功能康復等全周期老年健康促進教學體系,開發《生態觀鳥探趣》《居家園藝》等適老特色課程18門。搭建無邊界老年大學開放機制,盤活用好學校理論教室、博物館、校史館等空間資源和三頃園等實踐場所,豐富老年教育場域。建立“生態+”銀齡教育在線平臺,開放共享主動健康、生態康養等特色課程資源,累計為3000多名老年學員提供“銀齡圓夢、學用結合”學習服務,實現生態引領課程適老、綠色生活健康助老、數字賦能智慧養老。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