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造“年輕教師迫于教學壓力選擇跳樓身亡”的視頻;拼湊造謠“老師掌摑學生,家屬自殺身亡”;利用AI工具制作教師虛假不雅圖片,惡意“造黃謠”侮辱誹謗……近期,公安機關公布了多起查處涉教師謠言的典型案例。
“毆打”“辱罵”“掌摑”“性侵”等字眼本身極具煽動性,和“教師”“學生”等敏感身份標簽結合極容易引爆網絡。再加上吸引眼球的標題,配上模糊的信息和義憤填膺的解讀,一起起“教師失德”事件在網上被炒作,對教師群體造成傷害。
教育大計,關乎國本。利用個別案例,惡意炒作師德問題、貶低教師身份、詆毀教師能力、煽動負面輿論,摧毀的是公眾對于教師隊伍的信心,破壞的是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影響的是社會對教育事業(yè)的信任。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布《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要求,“依法懲處對教師的侮辱、誹謗、惡意炒作等言行,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必須為真正教書育人的老師保駕撐腰,依法依規(guī)嚴懲造謠者,切實維護教師權益。另一方面,對個別違規(guī)違紀的教育工作者從嚴處理,不讓個別無德教師敗壞整個群體聲譽。
又是一年一度教師節(jié),當我們談論教師節(jié)時,更應該回歸到設立這個節(jié)日的本意,尊師重教的初衷。
最好的禮物其實是讓“尊師”氛圍成為常態(tài),讓“重教”惠及每一位老師。社會對教師的關注不應只在今天,而應成為常態(tài)。(新華網北京9月10日電 新華網記者 烏夢達 魏夢佳)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