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3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潔)“今年,是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的關鍵之年,語言文字信息化發展將展望十年、謀劃五年、立足三年,把握賦能全局高度,加快試點先行進度,激發協同創新力度,在落實重點任務上下功夫、見實效。”今天,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劉培俊說。
其中要以示范項目支撐重大任務,具體來說,劉培俊介紹,在技術創新應用上,發揮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支撐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作用,主要包括:加快領域大語言模型應用試點,確保規范安全,示范應用;研制面向人工智能的語言資源建設、管理、應用標準特別是語料和數據質量評價標準等。
在數據資源建設上,發揮語言文字服務國家語言能力建設的戰略作用,主要包括實施國家關鍵語料庫建設計劃,建設大規模中文語料庫等。在關鍵領域賦能上,發揮信息技術賦能國家語言服務體系構建的全局優勢,主要包括研制大語言模型能力素養框架(師生版),推進甲骨文數字化共享,實施中華文化優秀課程多語種數字化傳播計劃等。
此外,劉培俊介紹,堅持需求牽引,加快建設國家語言文字大數據中心、國家關鍵語料庫和國家語言資源信息庫。堅持深度融合,推進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大語言模型等創新應用,堅持資源開發,分類建設基礎性、應用性、戰略性、特色性等多類高質量語言資源。堅持數據應用,支持語言文字信息技術新產品、新職業、新業態發展。堅持數字賦能,推動數字中文發揮立德樹人的基礎作用、推進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傳承中華文化的根脈作用、賦能產業升級的關鍵作用和服務社會需求的民生作用。
劉培俊提到,鼓勵一地一策、一校一品制定數字中文建設計劃,支持創建試驗區和示范點,營造穩中求進、務求實效、數字賦能的良好氛圍。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