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書記 彭清華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事。全國教育大會在我國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深刻闡釋了事關教育事業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指導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獻,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行動指南。四川作為我國西部人口大省、科教大省,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部署,把教育作為事關治蜀興川全局的基礎工程來抓,立足當前、面向未來謀劃推進教育工作,加快建設教育強省,努力辦好全省各族人民滿意的教育。
牢牢把握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重大論斷,始終把發展教育擺在全省工作優先位置來抓。教育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沒有哪一項事業像教育這樣影響甚至決定著接班人的問題,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長治久安,影響甚至決定著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優先發展教育的思想,教育現代化加速推進,人民獲得感明顯增強,13億多中國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升。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四川有各級各類學校2.44萬所,在學人數1870多萬,教育規模居全國前列。我們要把發展教育作為全省事業發展的先手棋,在經濟社會規劃上優先安排教育發展,在財政資金投入上優先保證教育投入,在公共資源配置上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加快實現四川教育從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
牢牢把握教育改革發展“九個堅持”的根本遵循,確保我省教育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行。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教育事業發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系統總結了推進教育改革發展“九個堅持”,把我們黨對教育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形成了系統完整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新時代教育工作,就是要把堅定踐行“九個堅持”作為根本遵循貫徹落實到教育改革發展各方面全過程。我們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聚焦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標,加快構建與治蜀興川事業發展需要相適應的教育支撐體系,奮力開創新時代四川教育工作新局面。
牢牢把握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合力共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不管什么時候,為黨育人的初心不能忘,為國育才的立場不能改。我們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個下功夫”重要要求,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堅持立德樹人,深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教育引導全省廣大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培養更多滿足黨、國家、人民、時代需要的棟梁之才。要全面加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充分發揮各類學校辦學主體作用,推動社會教育資源有效開發配置,構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努力為青少年成長成才營造良好環境。
牢牢把握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重要要求,激勵廣大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作出更大貢獻。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明確要求,強調一個民族擁有源源不斷的好老師,是這個民族發展的根本依靠、未來依托。我們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把教師作為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深入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萬名高層次本土人才”培養計劃、“銀齡教師支教計劃”等,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完善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大力提升鄉村教師待遇,維護民辦學校教師權益,讓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在事業上有成就感、在社會上有榮譽感、在職業上有優越感。
牢牢把握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充分激發四川教育事業發展的動力活力。改革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決破除制約教育事業發展體制機制障礙。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深刻指出,四川既有可同東部地區相比肩的成都平原地區教育,又有發展相對滯后的盆周貧困山區和川西高原少數民族聚居區教育,明確要求深化教育改革,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托,遵循教育規律、人才成長規律,著眼破解四川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大力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創新,著力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高質量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要加快構建整體提升四川教育水平的體制機制,促進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提升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水平。要加快構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體制機制,堅決改變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教育評價導向,探索建立志愿服務常態化機制,下大力氣解決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問題,完善學校、教師、學生教育工作評價體系,從根本上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要加快構建推動教育均衡發展的體制機制,調整優化教育區域城鄉布局,著力解決“鄉村弱城鎮擠”、隨遷子女上學難等問題,特別是堅決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繼續推進民族地區“一村一幼”、“9+3”免費教育計劃、15年免費教育計劃,大力實施大小涼山彝區“教育扶貧提升工程”,充分發揮教育在打通社會縱向流動通道、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要加快構建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把教育改革發展納入“一干多支”發展戰略來謀劃布局,圍繞構建“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具有四川特色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等,大力實施“留學四川”計劃,支持“雙一流”高校建設,著力打造緊缺優勢特色專業集群,深化省、校(院)、企戰略合作,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為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使命在肩、責無旁貸。各級黨委要切實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加強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把教育改革發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要熟悉教育、關心教育、研究教育,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要把黨建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加快四川教育現代化步伐,以實際行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夯實筑牢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教育基礎工程。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