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康震
一個多月前,5月2日,在北大建校120周年校慶日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發表重要講話。我認真學習了總書記的講話,感觸很深,有以下三點想法與大家分享。
第一,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古人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這里的大學當然不是現在我們所說的大學,但也有相通之處。而明德的問題,就是方向問題,就是旗幟問題,也是一所大學的根本制度問題。大學的方向決定了青年發展的方向,人才成長的方向,而青年的方向,人才的方向,則決定著國家未來的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指出:“我們的教育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是說,我們培養的青年和人才是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參加者、建設者和主力軍。這個方向就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政治方向,這個特色就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歷史和現實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才能讓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我們要讓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成為共產主義事業、社會主義事業的傳承者、建設者。
第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韓愈曾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又說: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這里說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教師是真理、知識、道德的擁有者、傳授者,也是人生疑難的解答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師的存在,就是真理、知識、道德的象征。寫《師說》的時候,韓愈大概34歲左右,在長安的國子監擔任四門博士,也就是我們現在的大學里的年輕教授或者講師。可見,早在1200多年前,中國人就已經從真理、知識獲得的高度來強調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了。教師隊伍建設,我感覺有兩條:一是要求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也就是德字當頭。沒有這個德,其他再高明都沒有用。二是政府社會要創造條件,加大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投入,要提升教師在全社會的聲譽度、美譽度,要讓大學教師這個職業成為高尚的、高端的、高水平、高收入的職業。
第三,激勵學生立大志、做大事。我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每次在少先隊隊旗前宣誓時,同學們都要說,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時刻準備著!這個時刻準備著,太厲害了。蘇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我在課堂上講古代文學課的時候,常常用這樣的古人的話語來激勵學生,我告訴他們,他們現在在課堂上、實驗室里、圖書館里所呆的每一分鐘,所看的每一頁書,所想的每一個問題,所寫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在為自己的未來時刻準備著,所以要非常認真的對待自己在學校的每一分鐘,做的每一件事。但是,我們現在的激勵教育、挫折教育做的還不夠,要讓每一位學生懂得,他們是青年中的佼佼者,領導者,要立大志、做大事。要明確告訴學生多練真功夫,要在耕耘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耕耘實踐,要讓學生多多下到基層,深入社會,接觸民眾,讓知識在他們的手中轉化為辦大事,辦祖國大事的力量。
總之,通過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我認為,大學的辦學方向,大學的教師隊伍,大學的學生發展,這是大學的根本,也是大學的初心。只要堅持好了這個根本與初心,大學就一定能夠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做出歷史性的貢獻。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