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少妇一区二区,夜夜嗨av色一区二区不卡,毛片网站在线看,久久精品一区蜜桃臀影院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遼寧省21個縣(市、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檢查反饋意見

2017-10-30 來源:教育部收藏

(2017年9月29日)

  9月25日至29日,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遼寧省申報的21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以下簡稱縣)進行了督導檢查。本次督導檢查是依據《義務教育法》《教育督導條例》和《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按照教育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及教育部與遼寧省政府簽署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要求,本著“公平公正、嚴格把關”的原則,在對遼寧省申報材料嚴格審核的基礎上進行的。

  督導檢查組分7個小組對21個縣進行了實地督導檢查,共隨機抽查學校和教學點195所(個),其中小學95所,初中53所,一貫制學校30所,完全中學3所,教學點13個,特殊教育學校1所。檢查中,核查了相關文件資料、數據;召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座談會共81個;通過專用網絡平臺組織對9853人進行了問卷調查;采取隨機訪談等形式,征求了公眾意見。

  督導檢查組對21個縣的督導檢查意見如下:

  一、主要指標達標情況與檢查結論

  按照《辦法》規定,督導檢查組對遼寧省21個縣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滿意度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檢查,結果如下:

  (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

  《辦法》規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評估認定,應在其義務教育學校達到本省(區、市)辦學基本標準后進行。各省(區、市)應根據相關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國家標準,制定既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又與國家標準基本相符的省級標準。遼寧省結合本省實際,就辦學基本標準制定了12項主要督查指標,包括生均校舍建筑面積、理化生實驗室(小學科學教室)、音樂教室、美術教室、綜合實踐活動室、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生均圖書冊數、心理咨詢室、校園計算機網絡接入傳輸速率、安防監控室、教職工與學生比、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比例。檢查組對21個縣的各項指標進行了核查。核查結果:學校基本達到了評估標準(詳見表1)。

  表1 遼寧省21個縣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表

  (二)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

  《辦法》規定,對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的評估,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任教師數八項指標,分別計算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評估標準為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分別小于或等于0.65、0.55(不要求每個單項指標均達標)。計算差異系數的八項指標數據均來源于全國教育事業統計數據。核查結果:21個縣小學綜合差異系數在0.265至0.628之間,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在0.205至0.535之間(詳見表2),均達到了國家標準。

  表2 遼寧省21個縣義務教育學校校際差異系數表

  (三)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

  《辦法》規定,對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主要從入學機會、保障機制、教師隊伍、質量與管理四個方面17項指標進行,省級可適當增加指標,總分為100分,評估標準不低于85分。遼寧省根據實際,在實施辦法中增加到四個方面42項指標,總分100分,得分達到85分為合格。核查結果:21個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得分均在86至97.5分之間,達到了國家規定要求(詳見表3)。

  表3 遼寧省21個縣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得分情況表

  (四)公眾滿意度調查情況

  《辦法》規定,評估認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需對公眾滿意度進行調查,就有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相關問題,征求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學生等不同群體的意見。遼寧省對各縣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均在85%以上,基本符合要求。我們此次也通過專用網絡平臺、座談會、隨機訪談等方式對以上幾類人群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與遼寧省調查的情況基本相符。

  督導檢查組還對21個縣有關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全面了解,未發現作為“一票否決”的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重大違紀違規行為。

  綜合以上結果,督導檢查組認為,遼寧省21個縣均達到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標準。督導檢查組將把此次督導檢查結果向教育部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報告,提請最后認定公布。

  二、主要經驗和做法

  遼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努力克服實際困難,持續加大省級統籌力度,不斷提高保障水平。今年接受國家督導檢查的21個縣努力攻堅克難,采取有效舉措,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再上新臺階。

  (一)加強“三個統籌”,大力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遼寧省堅持統籌規劃,周密部署,不斷加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推進力度。一是統籌規劃部署。2017年,遼寧省開展了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專題大調研,深入摸清現狀,切實調整規劃;專門召開全省“全面改薄”中期推進會暨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部署會,對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進行了周密部署。二是統籌責任落實。一貫堅持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納入省政府對各市政府績效考核指標,各市政府將其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寫入年度政府工作報告,各縣級政府成立一把手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層層簽訂責任狀,推動工作落實。黑山縣利用電視、報紙、微信平臺等媒體,營造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濃厚的社會氛圍。三是統籌督導推動。切實完善全省督導機構及隊伍建設,省級設立了督導處、評估處,加強了人員配備,強化督導機構職能。葫蘆島市楊家杖子經濟開發區建立均衡發展常態監管和目標任務考核保障制度。

  (二)推進“三個建設”,引領提升學校辦學實力。遼寧省堅持重點突破,引領發展,推動各地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信息化和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增強學校辦學實力。一是學校標準化建設投入力度持續加大。近四年,大連市高新園區、綏中縣、盤錦市興隆臺區、鐵嶺縣、鞍山市鐵西區、西豐縣、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黑山縣、清原滿族自治縣、本溪市明山區、朝陽市龍城區、蓋州市累計投入資金分別達到6.1億元、3.79億元、3.23億元、2.06億元、1.97億元、1.91億元、1.85億元、1.35億元、1.34億元、1.34億元、1.23億元、1.07億元,受檢縣中超過半數縣投入過億。朝陽市龍城區采用PPP模式啟動第一批3.6億元的學校建設項目。二是學校信息化建設效果顯著。本溪市明山區推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成為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實驗區。三是教師隊伍建設逐步加強。大連市高新園區大幅提高教師工資待遇,教師月人均績效工資達到2000元。綏中縣建立近三年招聘321名新教師,全部到農村學校任教。阜新市細河區中小學校長交流比例達到100%。

  (三)抓好“三個落實”,逐步提高義務教育質量。遼寧省堅持求真務實,穩步推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一是落實立德樹人。錦州市太和區平和小學被評為“全國百所德育示范校”。遼陽市太子河區被評為第二屆“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區”。鐵嶺縣90%的義務教育學校建成了校史館,優化育人環境。二是落實課程改革。錦州市濱海新區在“上好每一節課,優化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好每一個學生”上狠抓落實,促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阜新市清河門區通過“建模—診模—成模—破模”四階段推進課程改革,推動各校初步構建適合本校校情、學情的課堂教學模式。三是落實校園文化特色。錦州市太和區建成一批全國規范書寫特色校、傳統體育特色校、綠色環保學校。大連市高新園區、阜新市細河區推進“一校一文化,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校園文化建設。葫蘆島市連山區大力弘揚以孝道為核心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了孝道文化教育品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書香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民族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等特色示范校紛紛涌現。營口市老邊區精心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校園充滿青春活力。

  (四)突出“三個關注”,努力提升社會滿意度。遼寧省堅持精準施策,促進公平,推動義務教育社會滿意度得到逐步提升。一是高度關注各類群體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清原滿族自治縣在9個鄉鎮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在12所學校為留守兒童和貧困生建立慈善書屋,保障所有孩子在公平、溫暖、和諧的氛圍中接受義務教育。阜新市清河門區狠抓“控輟保學”工作,建立貧困生、學困生、留守兒童、進城務工隨遷子女的檔案,以質控輟、以德控輟、以資控輟。二是高度關注中小學生就餐和交通服務保障。西豐縣作為全省首批實施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試點縣,推動全縣中小學食堂的改造,全部實現標準化,保障近2萬名學生吃上安全、營養、可口的午餐。朝陽市龍城區在整合撤并14所學校后,成立校車公司并開辟16條校車運營專線,為1192名學生上學提供交通便利條件。三是高度關注義務教育脫貧攻堅戰。葫蘆島市連山區累計投入1000余萬元,大力改善村小辦學條件,為32所村小建成多媒體(一體機)教室,新增圖書2000冊。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照國家和省定標準,根據2016年教育事業統計報表審核和此次督導評估現場檢查,21個縣仍有一些薄弱環節和問題。

  (一)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和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阜新市細河區、葫蘆島市連山區、本溪市明山區、鞍山市鐵西區、西豐縣、大連市高新園區、黑山縣、錦州市濱海新區、新賓滿族自治縣、綏中縣部分班級班額在50人及以上。葫蘆島市連山區、阜新市細河區部分班級班額在60人及以上。阜新市細河區仍有擇校現象。黑山縣部分學校教學儀器設備不足。錦州市濱海新區、遼陽市太子河區、朝陽市龍城區部分學校沒有配備學生熱水供應設施設備。營口市老邊區部分寄宿制學校沒有實現寄宿生1人1床位。葫蘆島市連山區部分學校未建設校園網。

  (二)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有待進一步提高。阜新市細河區、大連市高新園區、鞍山市鐵西區、本溪市明山區、蓋州市、阜新市清河門區、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錦州市太和區部分學校占地面積低于省定標準。鞍山市鐵西區、新賓滿族自治縣、綏中縣、大連市高新園區、蓋州市、阜新市細河區、盤錦市興隆臺區、葫蘆島市楊家杖子經濟開發區部分學校校園綠化用地面積低于省定標準。阜新市細河區、綏中縣、阜新市清河門區、錦州市濱海新區、朝陽市龍城區、蓋州市、葫蘆島市連山區、鞍山市鐵西區、盤錦市興隆臺區、大連市高新園區、清原滿族自治縣、錦州市太和區、黑山縣、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營口市老邊區、本溪市明山區部分學校校舍建筑面積低于省定標準。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綏中縣、朝陽市龍城區、西豐縣、黑山縣、蓋州市、鐵嶺縣、清原滿族自治縣、錦州市濱海新區、葫蘆島市連山區、新賓滿族自治縣、葫蘆島市楊家杖子經濟開發區、阜新市清河門區、錦州市太和區、遼陽市太子河區、本溪市明山區、營口市老邊區部分學校沒有完成旱廁改造。盤錦市興隆臺區部分學校體育運動場館面積低于省定標準。

  (三)義務教育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蓋州市、綏中縣、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鐵嶺縣、新賓滿族自治縣、遼陽市太子河區、營口市老邊區教職工數量不足。大連市高新園區部分學校師生比低于省定標準。清原滿族自治縣、黑山縣、新賓滿族自治縣、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綏中縣、營口市老邊區、朝陽市龍城區、鐵嶺縣、本溪市明山區、西豐縣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缺音樂、美術、體育、外語、信息技術等學科專任教師。綏中縣部分學校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比例低于省定標準。鞍山市鐵西區、錦州市太和區、遼陽市太子河區部分學校2016年教師培訓經費占全校公用經費比例低于5%。西豐縣教師培訓經費未納入財政預算。葫蘆島市連山區、葫蘆島市楊家杖子經濟開發區2014-2016年教師交流比例均低于省定標準。

  四、督導意見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遼寧省各級政府要以本次督導為契機,針對督導檢查中發現的有關問題和薄弱環節,對照國家和省定標準,認真研究相應對策,切實部署加以整改。

  (一)持續加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統籌推進力度。一要嚴格落實政府主體責任。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推進遼寧老工業基地新一輪全面振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按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和遼寧省政府規劃目標要求,嚴格落實省、市、縣三級政府主體責任;進一步加強統籌管理,履行各自職責,健全推動有力、檢查到位、考核嚴格、獎懲分明、公開問責的推進責任制,按期完成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目標,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全面保障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二要切實保障教育經費投入。要充分把握遼寧經濟筑底、企穩向好的良好態勢,切實貫徹《國務院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意見》,把保障教育財政投入作為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的關鍵,加大統籌力度,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重點向薄弱地區和薄弱學校傾斜,切實提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水平。三要不斷強化教育督導推動。進一步加強督導機構和隊伍建設,不斷完善督導體制機制,有效利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監測信息系統平臺,加強動態監測,助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如期保質實現。

  (二)全面改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一要不斷加快“全面改薄”進程。克服實際困難,落實省級和市、縣配套資金,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嚴把項目工程質量,加快項目實施進度,確保到今年底完成校舍建設和設備采購任務“超七成”,2018年“過九成”,2019年完成收尾工作,確保“改一所成一所”,切實補齊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短板。二要深入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根據國家和省定標準,分析研究校際差距成因,切實加強標準引領和規劃指導,堅持“抬底部、補短板”的工作原則,采取一校一策的辦法,不斷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三要逐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充分結合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規劃,深入推進教育聯盟、集團化辦學、名校辦分校等有效舉措,科學調整學校布局,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逐步解決部分學校大校額、大班額、面積不足、學位不足的問題,切實緩解少數熱點學校的集中入學壓力。

  (三)大力提升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一要切實保障農村教師數量和質量。深入結合《2010-2020年遼寧省人才發展規劃》,全面落實《遼寧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實施方案(2015-2020年)》,不斷完善“特崗計劃”、鄉村教師榮譽制度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傾斜政策,努力保障農村中小學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發展”,大力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二要深入推進師資力量均衡配置。落實定期交流制度,完善交流機制,創新方式方法,切實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城鄉之間、校際之間交流輪崗,積極促進年輕教師、骨干教師和優秀學校管理人才合理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流動,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三要不斷提升師資隊伍能力水平。開展教師教育振興行動,推進中小學名優教師、校長成長計劃,不斷加強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的培養培訓。加強骨干教師和校長培養,優化隊伍結構,形成合理梯隊。完善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的教師和校長全員培訓體系,不斷提高培訓實效,提升中小學教師和校長的專業化水平。

  督導檢查結束后,請遼寧省進一步研究,及時布置整改工作,在三個月內將整改情況報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

(責任編輯:謝沂楠)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硕县| 桂林市| 海口市| 江永县| 额敏县| 磴口县| 郴州市| 遂宁市| 浦江县| 景东| 乌拉特中旗| 淮南市| 余姚市| 宜川县| 红桥区| 济源市| 永平县| 彰武县| 三原县| 五华县| 广宗县| 攀枝花市| 临夏市| 九龙城区| 大厂| 荔波县| 梨树县| 富川| 丰镇市| 阿尔山市| 浦县| 朔州市| 扎兰屯市| 浮梁县| 阿拉善盟| 威远县| 准格尔旗| 乌鲁木齐市| 泽库县| 开鲁县| 柘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