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
12月25日至30日,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云南省申報的49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以下簡稱縣)進行了督導檢查。本次督導檢查是依據《義務教育法》《教育督導條例》和《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按照教育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以及教育部與云南省政府簽署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的要求進行的。督導檢查組按照《辦法》規定,本著“公平公正、嚴格把關”的原則,對49個縣的申報材料進行了審核。審核中有6個縣的部分指標未達到要求,依據規定,這6個縣未能通過本次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的評估。
督導檢查組分14個小組對云南省的43個縣進行了實地督導檢查,共隨機抽查學校(教學點)404所(個),其中小學220所,初中111所,一貫制學校24所,完全中學5所,教學點38個,特教學校6所。檢查中,核查了相關文件資料、數據;召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座談會共172個;通過專用網絡平臺對20298人進行了問卷調查;采取隨機訪談等形式,征求了公眾意見。
督導檢查組對各縣的督導檢查意見如下:
一、主要指標達標情況與檢查結論
按照《辦法》規定,督導檢查組對云南省各縣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滿意度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檢查,結果如下:
?。ㄒ唬┝x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達標情況
《辦法》規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評估認定,應在其義務教育學校達到本省(區、市)辦學基本標準后進行。各?。▍^、市)應根據相關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國家標準,制定既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又與國家標準基本相符的省級標準。云南省結合本省實際,就辦學基本標準制定了相關指標。督導檢查組對43個縣的相關指標進行了核查。核查結果:學?;具_到了評估標準(詳見表1)。
?。ǘ┝x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
《辦法》規定,對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的評估,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臺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于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分別計算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評估標準為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分別小于或等于0.65、0.55。計算差異系數的8項指標數據來源于國家教育事業統計數據。核查結果:云南省43個縣的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均達到了國家標準。其中小學綜合差異系數在0.305-0.618之間;初中差異系數在0.160-0.536之間(詳見表2)。
?。ㄈ┛h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工作情況
《辦法》規定,對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主要從入學機會、保障機制、教師隊伍、質量與管理四個方面17項指標進行,省級可適當增加指標,總分為100分,評估標準不低于85分。云南省根據實際,在實施辦法中增加了6項指標,共23項指標,總分100分。核查結果:43個縣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均達到了國家規定要求,得分在88.5-97.0分之間(詳見表3)。
表3 云南省43個縣(市、區)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得分情況表
?。ㄋ模┕姖M意度調查情況
《辦法》規定,評估認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需要對公眾滿意度進行調查,就有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相關問題,征求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家長、學生等不同群體的意見。云南省對各縣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均在85%以上。我們此次也通過專用網絡平臺、座談會、隨機訪談等方式對以上幾類人群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與云南省調查的情況基本相符。
督導檢查組還對各縣有關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解,未發現作為“一票否決”的重大安全責任事故和重大違紀違規行為。
綜合以上結果,督導檢查組認為,云南省提出申報的43個縣均達到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標準。督導檢查組將把此次督導檢查結果向教育部和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報告,提請最后認定公布。
二、主要做法和經驗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堅持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建設小康、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健全機制、強化舉措、強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效顯著。繼去年第一批9個縣通過國家認定的基礎上,今年一次性有43個縣接受國家督導檢查。
一是明確發展路徑,強化主體責任。制定了《云南省貧困退出機制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將通過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均衡評估驗收作為貧困縣退出的五項考核指標之一,明確提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與脫貧摘帽“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考核”。省級不斷完善過程督導機制,強化問題導向、以評促建,建立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激勵和問責機制,并給予每縣1000萬元的獎勵,極大地調動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積極性。各受檢縣涌現出一大批熟悉情況、真抓實干的教育書記、教育縣長。臨滄市建立“一把手”責任制,健全考核問責制度。
二是切實加大投入,著力改善條件。近三年,43個縣累計投入資金293億元,全面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新建學校62所,改擴建學校4059所,新增學位19萬個,新增校舍面積460萬余平方米,新增體育運動場館面積400萬余平方米,新增功能室(實驗室)5600余間,新增教學儀器設備11億元,新增圖書1422萬余冊,新增計算機11.5萬余臺。全省18901所中小學接入網絡,建成多媒體教室7.96萬間,覆蓋49.5%的教室,為55%的中小學教師建立了網絡學習空間,為4078個教學點配備了數字教育資源接收和播放設備。晉寧縣39所學校中,有35所為新建標準化學校。玉溪市4個受檢縣通過采取PPP模式實現數字校園和教育云平臺學校、班級全覆蓋,促進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
三是健全完善機制,優化教師隊伍。43個縣注重教師補充,近三年累計招錄教師1.2萬人,絕大部分安排到農村邊遠薄弱學校任教。官渡區近三年招錄新教師1435人。各縣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的立體培訓網絡,豐富培訓形式,提高培訓實效,全覆蓋每一位城鄉中小學教師。騰沖市2012年以來共培訓教師3萬多人次。芒市與中國教科院、上海教科院等科研單位簽訂結對幫扶協議。鶴慶縣近3年,選派80名英語教師到北京外國語大學培訓。彌勒市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實施“愛生學校”項目培訓,參與培訓學校達50所。各縣還重視教師交流。個舊市2013年至今交流教師2148名。全省不斷改善教師生活條件,投入資金10.7億元,建設教師周轉宿舍2.14萬套。昆明市在全市范圍內實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按每人每月500-1500元標準分檔給予生活補助,加上民族、雙語調整系數,最高達到1950元。麒麟區、綏江縣對偏遠鄉村教師除嚴格落實每人每月500元基層工作補貼外,還給予100元到1000元不等的補貼。
四是注重內涵發展,提升辦學質量。各學校結合縣情校情,按照“一校一品一特”打造校園文化。石林縣開辦彝文特色班,命名一批彝族文化傳承學校,深入挖掘彝族撒尼音樂、舞蹈資源,創編課間集體舞。玉龍縣著力打造白沙細樂、黎明鍋莊舞等6個基地,開發17本民族文化教材。易門縣著力構建“泉源”、“紅色”、“陶瓷”等校園文化,打造一批特色學校。華坪縣通過勤工儉學基地建設,70%的寄宿制學校達到肉菜自給。沾益區建有中小學勤工儉學基地80個,覆蓋面達80%。永仁縣建設鄉村少年宮7所,實現鄉村學校少年宮全覆蓋。昌寧縣實施茶文化進校園工程,38個中小學校建有專設茶文化教室,開課班級覆蓋125個村完小。
五是構建關愛體系,保障教育公平。43個縣健全完善隨遷子女、留守兒童、殘疾兒童、貧困學生關愛幫扶體系,保障他們享有平等、優質的受教育機會。楚雄市近三年安排3.1萬隨遷子女、7000余名留守兒童就學,入學率均為100%。盤龍區建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預登記制度,統一安排公費學位,現區域內隨遷子女2.3萬人,占在校生人數的40.7%。德欽縣、香格里拉市財政安排專款購買服務,并安排警車護送大巴接送學生。雙江縣2014年以來,發放貧困生助學金3301.15萬元,資助貧困學生30605人。臨翔區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每年出資400萬元聘用學校食堂工作人員200名,學校后勤服務得到有力保障。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照國家和省定標準,根據2015年教育事業統計報表審核和此次督導評估現場檢查,43個縣仍有一些薄弱環節和問題。
?。ㄒ唬W校面積不足、校舍不足、校額班額偏大
昆明市官渡區、昆明市西山區、曲靖市麒麟區、臨滄市臨翔區、個舊市、蒙自市、建水縣、彌勒市、祥云縣、鶴慶縣等校園占地面積不足。昆明市官渡區、昆明市西山區、曲靖市麒麟區、騰沖市、彌勒市、硯山縣、芒市等校舍建筑面積不足。昆明市官渡區、昆明市西山區、個舊市、蒙自市、建水縣、彌勒市、硯山縣、祥云縣等體育運動場地面積不足。昆明市官渡區、玉溪市江川區、澄江縣、個舊市、硯山縣、瑞麗市、香格里拉市等生均綠化面積不達標學校比例偏高。昆明市盤龍區、昆明市官渡區、昆明市西山區、曲靖市麒麟區、騰沖市、蒙自市、硯山縣、鶴慶縣、芒市等班額偏大。其中昆明市官渡區、曲靖市麒麟區、硯山縣、芒市等60人以上大班額數量較多。
?。ǘ┙逃虒W設施設備配備仍有缺口
教育教學設施設備仍有不同程度的缺口,音體美器材和功能室配備依然不足。部分地區信息化、計算機配備仍不能滿足需要,教學設施使用率偏低。騰沖市、華坪縣、鳳慶縣、云縣、個舊市、建水縣功能室配備不足學校較多。曲靖市麒麟區、馬龍縣、昌寧縣、寧洱縣、楚雄市、大姚縣、祿豐縣、建水縣、南澗縣生均圖書不達標學校比例偏高。昌寧縣、玉龍縣、寧洱縣、鳳慶縣、建水縣、賓川縣小學數學科學和初中理科教學儀器配備不達標學校比例偏高。沾益區、昌寧縣、玉龍縣、建水縣、賓川縣音體美器材配備不達標學校比例偏高。
?。ㄈ┙處熽犖榻ㄔO仍有不足
一些縣教師數量不足,師生比沒有達到省定標準,教師結構性矛盾在各受檢縣中較為普遍存在,在學科結構上存在問題,特別是體、音、美、英語、科學、信息技術等學科問題更為突出。其中:曲靖市麒麟區、曲靖市沾益區、馬龍縣、昌寧縣、易門縣、綏江縣、華坪縣、寧洱縣、臨滄市臨翔區、云縣、雙江縣、楚雄市、大姚縣、蒙自市、建水市、彌勒市、南澗縣、巍山縣、瑞麗市問題相對較大,學科教師缺口都在100人以上。一些縣校長和教師交流比例較低,缺乏長效保障機制,教師交流效果不好。優秀教師、名師在城鄉學校還沒有更為合理的分布。其中:昆明市西山區、安寧市、晉寧縣、石林縣、綏江縣、華坪縣、彌勒市、硯山縣、祥云縣、劍川縣、德欽縣交流比例偏低。一些縣教師培訓經費不足,沒有執行國家和省級規定,按教師工資總額的2%、教育費附加和公用經費的5%,在財政預算中足額安排專項經費。比較突出的有玉溪市江川區、江城縣、祿豐縣、個舊市、建水縣、彌勒市、硯山縣、香格里拉市、德欽縣。
?。ㄋ模﹩雾棽町愊禂颠^高
各受檢縣均存在部分單項指標差異系數偏大現象,其中昆明市盤龍區、昆明市西山區、安寧市、晉寧縣、曲靖市麒麟區、玉溪市江川區、澄江縣、新平縣、騰沖市、雙江縣、寧洱縣、臨滄市臨翔區、香格里拉市等13個縣有16個單項指標系數過大。
(五)學校管理水平、內涵發展方面的問題
學校常規管理、教學管理、衛生安全管理等方面,在一些學校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存在責任落實不到位、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綏江縣、玉龍縣、永仁縣等個別學校在消防器材配置、維護和管理上仍有缺欠,校園周邊環境治理工作不到位,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另外,學校內涵發展、校園文化建設也亟待加強。學校內部育人要素挖掘不夠,文化氛圍不濃,特色不夠鮮明。
四、督導意見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云南省各級政府要以本次督導為契機,針對督導檢查中發現的薄弱環節,對照國家和省定標準,認真研究對策,切實加以整改。
一是進一步完善經費保障機制,提高保障水平。各級政府應認真落實國家有關義務教育投入的法律、政策要求,切實保障義務教育經費逐年增長,相關縣對追補的欠撥資金要確保合理安排并全部用于義務教育。在資金撥付和項目安排上,要堅持雪中送炭,重點傾斜薄弱學校、農村學校。在保障學校硬件建設的基礎上,逐步加大對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內涵發展的專項投入力度,為均衡配置義務教育資源、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進一步做好教育發展規劃,拓寬發展路徑。各級政府要結合生育政策調整、人口變化趨勢和城鄉一體化規劃,以滿足就近入學需要為基礎,做好科學論證,合理調整好義務教育學校布局。既要繼續抓好城區和人口導入區學校擴容,加快學校在建工程進度,著力解決城區學校大校額、大班額、面積不足、學位不足的問題,又要做好農村學校特別是城區周邊薄弱學校改造。要辦好必須保留的村小和教學點,保障當地學生就近入學。
三是進一步強化標準意識,提高辦學水平。要堅持“抬高底部”原則,充分利用好國家實施的“全面改薄”工作機制,采取一縣一策、一校一案的辦法,加強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改造和薄弱環節整改,加強學校標準化建設,補齊義務教育學校硬件缺口。要不斷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方式,進一步推行學校聯盟、集團化辦學、學區化管理、對口幫扶、以強帶弱等辦學模式改革,盤活釋放優質教育資源,補強薄弱學校,促進區域學校共建共享、一體發展。
四是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專業素質。各級政府要認真落實國家有關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的要求,做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編制的合理制定和動態調整。采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教師隊伍結構性短缺的問題,加大音體美等學科教師的培養和補充力度,優化教師隊伍整體結構。始終把師資均衡作為工作重點,統籌學校間教師配置,切實落實好城鄉教師差別化待遇等相關政策,進一步健全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吸引教師、校長尤其是骨干教師、校長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流動。完善培訓體系,創新培訓模式,培養農村學校名優校長和骨干教師,構建合理教師梯隊,整體提升校長、教師專業化水平。
五是進一步強化督導力度,持續提升均衡發展水平。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長期性、動態性、艱巨性,保持工作力度不減,機制不斷,認真查找存在的薄弱環節,加強整改,鞏固成果,提高水平。要進一步強化督導機構建設,強化督政、督學和評估監測職能。要建立健全監測和復查制度,鞏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果。要進一步加大省級統籌,保持工作推進的相關機制和態勢,推動區域城鄉、校際教育教學資源均衡配置。同時,要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規范辦學行為,努力解決義務教育熱點、難點問題,更加注重內涵發展和質量提高,實現義務教育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均衡發展。
督導檢查結束后,請云南省進一步研究,及時布置整改工作,在三個月內將整改情況報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