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少妇一区二区,夜夜嗨av色一区二区不卡,毛片网站在线看,久久精品一区蜜桃臀影院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上海提升作業設計和課后服務質量,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

2024-10-14 來源:《中國教育報》收藏

  在創新實驗室里搞科學小發明,到校園農場探究植物生長規律,在專業教練員指導下練拳擊,跟著國家一級演員學戲劇表演……日前,記者走進上海一些中小學,看到學生們沉浸在豐富的課后服務活動中,享受著多彩的歡樂時光。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持續鞏固“雙減”成果,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水平,提高課后服務質量。

  近年來,上海堅持立德樹人,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增強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提升作業設計和課后服務質量,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努力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讓校園成為孩子們多元發展、健康成長的樂園。

  精心設計,作業更加高質高效

  “每門學科作業都只有一本精簡后的練習冊,我每天在校內就完成了,回到家還有時間做科創小實驗。”上海市宜川中學附屬學校(以下簡稱“宜川附校”)學生卓禹權向記者展示了當天的作業。

  “好的作業要精選,也要精講。”該校化學教師王一凡告訴記者,作業數量少了,質量卻更高了,學校更加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和能力的培養。

  2022年2月,上海研制出臺針對小學語文等8個學科段的“高質量校本作業體系設計與實施指南(試行)”,指導教師在“壓總量、控時間”的基礎上,更加注重“高質量、體系化、校本化”,確保作業更具針對性。

  為真正提升作業質量,宜川附校組織教師開展“單元作業視角下的作業設計研究”,深入調研把握學生學情,精減題量,在題型和要求上增加選擇性,在設計上體現實踐性,為學生精心“定制”每一道作業題。

  “作業‘瘦身’帶來的是教與學方式的改變。”宜川附校科研室主任蘇治芳說,學校把跨學科作業、項目化學習納入到作業設計中來,倡導學生擔任“小先生”,走上講臺“說題”,真正成為作業的主人。

  “作業是教師、學生、家長三者的矛盾集中點,處理不好會問題頻出,處理得好就能形成育人合力。”同濟大學附屬實驗小學校長王建芳表示,作業不僅是檢驗課堂教學成果的重要環節,也可以成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時間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徑。

  據介紹,上海義務教育學校普遍建立了作業管理辦法和作業公示制度,多數學生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

  此外,上海還開展了“教學評一體化”背景下的中小學高質量作業體系建設,通過專項課題、進校調研、專家指導等方式,以不同辦學水平的學校為基地,深化跨學科作業、差異性作業等重點難點的研究實踐。截至目前,已有206所學校成為基地校。

  強化供給,課后服務豐富多彩

  “同學們選得最多的是體育類活動。”在靜安區中山北路小學,記者看到校園籃球場四周圍起了圍欄,該校校長錢玉華介紹,這樣就可以“一地多用”,實現籃球場、足球場、游戲活動場“三合一”,滿足學生課后服務時段的不同運動需求。

  全面推行課后服務以來,校舍空間有限、場地不夠成為不少學校遇到的共同難題。記者了解到,上海盤活各種資源提升課后服務質量,堅持“五育”并舉,增強課后服務的豐富性和互動性。有的學校進行校內微改造,“上天入地”為學生拓展活動空間,有的學校積極向校外拓展資源,與學校周圍的社區、體育場館合作,為學生活動提供更多空間支持,還有的學校采用分時制,學生自主選擇“先做作業后上社團”,或是“先上社團再做作業”,在尊重學生差異的前提下,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時間參與到自己心儀的活動中。

  為更好服務學生個性化、差異化的素質教育需求,上海構建了“素質教育育人共同體項目資源評價與應用體系”,整合各類校外教育服務資源,建設跨越時空的信息化素質教育優課平臺。截至今年,“上海市學生素質教育優質資源平臺”已匯聚涵蓋科普科創、藝術人文、體育鍛煉、健康安全四大領域的7000余門優質課程資源,為廣大學生提供了更多選擇,也為“從課后服務走向課后教育”的發展提質奠定了基礎。

  從2022年暑假起,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推出校外名師“周周播”素質教育直播課堂,讓更多孩子“足不出戶”就能跟著名家名師學才藝。該中心主任陸曄介紹:“從頂層設計來看,我們是在做內容的補缺。比如科技,我們在做校外教育課程的圖譜,把相關教育資源全部理出來,然后再做課程指南。”

  點燃夢想,科學教育如火如荼

  在減負提質的同時,上海大力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轉型升級,強化校內校外協同,引導學生廣泛參與科學探究和實踐。

  記者了解到,在大力推進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實驗校建設的基礎上,上海還以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等為試點,探索構建大中小學縱向貫通、校內校外橫向聯動的科學教育新范式,發展區域特色,優化科學教育資源供給,努力創建“市—區—校”協同、“家—校—社”聯動的“大科學教育”工作格局。

  嘉定成立了華東地區第一家專門以青少年科創教育為主題的開放式“科技空間站”——嘉定青少年科創集散地,面向中小學開發了300余門課程和100多個線上項目資源,為區域內超過23.4萬名學生提供科創課程服務。

  長寧區少科站梳理開發了14個主題、22個科技類活動項目,形成了區內課后服務“送教上門”活動清單。少科站教師將優質科創資源送入區內中小學校,提升了學校教師活動開發和學生指導的能力,助力打造學校科創特色品牌項目。

  黃浦組織百位青年科學家與中小學結對,擔任校外科技輔導員或科技副校長,進校園主講一場科普講座,擔任一個科技社團的指導教師,結對一個校內科學教育團隊,指導學校編制科學教育發展規劃,帶動學校科學教師團隊提升專業水平。

  為推動科學教育進一步創新發展,上海市教委還依托上海大學成立“上海市科創教育研究院”,以建設創新型、智庫型、國際化的一流科創教育機構為目標,重點開展科創教育研究、課程建設與教師發展等工作,積極構建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頭部企業等資源匯聚整合機制。

  今年是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十周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落戶上海后,各項工作穩步推進。上海將以此為契機,不斷創新科學教育模式,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為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不斷培育創新人才。(本報記者 仲立新 任朝霞)

(責任編輯:謝沂楠)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资县| 渭南市| 吴桥县| 昂仁县| 轮台县| 黄龙县| 岗巴县| 巴彦县| 玉门市| 四川省| 大名县| 金堂县| 嘉义市| 宜宾市| 通道| 剑川县| 张家港市| 奉贤区| 肥西县| 横山县| 晋中市| 都昌县| 三台县| 玉林市| 西林县| 南澳县| 兖州市| 巫山县| 靖西县| 竹山县| 贵阳市| 延津县| 弥勒县| 宣恩县| 太仆寺旗| 贡山| 洛阳市| 全州县| 河间市| 日照市| 精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