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簡報〔2025〕第15期
西安交通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將數字化作為學校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從“教、學、管、評”全方位探索教育數字化轉型,著力打造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的一流教育教學新體系,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
數字助“教”,讓課堂活起來。一是建強優質教學資源。制定在線開放課程管理辦法,高質量建設在線開放課程、知識圖譜課程、AI賦能課程等百余門數字教學課程,累計建成優質慕課290門,建成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74門,形成學科門類全、專業覆蓋廣、教學內容豐富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不斷滿足師生資源使用多樣化需求。二是開發精品數字教材。通過邀請式、認定式和遴選式三種方式組建11個學校高水平教材編寫團隊,設立教改專項,支持33種數字教材建設,構建具有智能化、個性化和平臺化特點的高質量數字教材。配合學校人工智能改革,在有機化學等12門課程率先使用數字教材,結合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項目式學習等多元教學方法,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三是推進混合式教學改革。推動教師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引導教師深入研討融合式教學的內涵本質,切實轉變教學理念,重塑線上、線下及實踐教學設計,通過信息化手段開展隨堂練習、分組交流、小班研討等活動,通過數字賦能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推動教學智能化轉型。每學期超250門次課程開展混合式教學,助力從“知識傳遞”到“能力建構”的教學模式轉變,賦能課堂教學提質增效。
數字助“學”,讓學生動起來。一是全方位構建數字教學環境。改造752間智能教室,搭建Class平臺,實現所有課堂直播/錄播功能,完成高清課程錄播30000余課時,滿足學生線上學習、在線研討及課后回看需求,打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為師生提供泛在化學習條件和環境。二是全流程升級智能教學平臺。利用AI等最新技術升級教學平臺“思源學堂”,結合“愛課程”“雨課堂”等多平臺工具,幫助學生自主實時預習,了解教學計劃與考核要求,查看課程資料和教學課件。通過隨堂測驗、問答、案例分析等實時交互工具,加強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通過“思源學堂”作業板塊以及課程智能體建設,布置和完成課后作業和習題,個性化開展答疑、評價和鞏固學習,為學生提供特色教育資源和貼身學習指導。三是全要素探索AI賦能課程學習。立項87門AI賦能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和15門知識圖譜課程建設項目,建設12個專業教育垂直大模型,發布10款教學智能體,依托AI技術對課程知識點分層分類分解和重構,支持學生自主、有序、系統地開展學習,探索能力圖譜牽引的自主自助式學習改革和以問題為中心的“師—生—AI”協同課程改革。建設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平臺,集成30門虛擬仿真實驗課程,對接課程相應知識模塊,利用虛擬仿真實驗和數字孿生技術支持學生開展實驗實訓。
數字助“管”,讓效率提起來。一是升級教學管理系統。全面建設新版本科教學管理信息系統,構建覆蓋人才培養全過程、學生成長全方位的管理平臺,提供面向師生教學管理、學籍變動、選課調課等全鏈條的信息化服務,實現資源統一調度管理。構建開放式、智能化、基于業務事項的新型服務模式,實現教學管理信息個性化聚合、場景化推薦、動態化監控。二是建設電子閱卷平臺。推進課程考試“命、閱、存、管、研”一體化建設,校內理、工、文、醫四大學科13個學院/部開展5輪次評閱,涉及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等多種課程類型共計251門次,考查學生20.8萬人次。推進平臺智能化,通過AI賦能出題、組卷和評閱等功能,深度挖掘分析考試數據,構建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的指標體系,促進AI賦能人才培養與課程教學系統化變革。三是構建學生數字檔案。科學分析學生校園學習生活數據,形成學生數字檔案,全方位個性化展現學生綜合能力提升及個人成長軌跡,支撐學校優化服務和學生自我管理。
數字助“評”,讓效果實起來。一是打造教學質量監測平臺。深化教師評價改革,建設教學質量實時監測大數據平臺,圍繞決定課堂教學質量的教師、學生、教學管理三要素,運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實時采集、匯聚教學全場景、全過程、多模態數據,為精準分析學情、診斷課堂問題、保障教學質量提供數據基礎,有效實現課堂教學精準采集、精準評價、精準督導和精準幫扶。二是搭建課堂教學評價系統。研制“物聯網+云計算”數據精準采集方法,采集6000余門次“第一課堂”和學生成長“第二課堂”數據,提出“分類評測—多維排序—結果融合”評價方法,將課堂分為理論、實驗、體育、藝術、醫學見習5種類型,設計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態度、內容、方法、效果、秩序五維評價指標,推動實現課堂教學精準評價。三是創立教學管理督導機制。建立專職督導團隊,構建校、院、系三級立體交叉的督導機制,針對發現的問題課堂和課堂問題,采用現場點評、課后還原、約談警示、遞進培訓、專家會診等精準督導方式,及時全面予以糾正。對于綜合評價教學能力不足的教師,安排重新參加培訓、試講、評課等環節,幫助提高教學水平,形成數字助力的“評價、引導、反饋、提高”督導閉環,推動人才培養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