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簡報〔2025〕第11期
湖北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始終把基礎教育作為基本民生和未來工程,聚焦基礎教育擴優提質,深入推進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持續強化政策保障、發展共建、資源供給、數智賦能等舉措,不斷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
加強支持保障,構建政策供給體系。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全省教育大會就推進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作出部署安排,并將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納入2025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強縣工程、省政府民生實事等重點工作內容,分市、縣明確建設目標和重點任務,省政府每季度調度,省委年底開展考核評價,項目化、閉環式推進,以評促建,確保共同體建設有序推進。二是完善配套政策。出臺《深入推進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的意見》,推進高中和義務教育兩個階段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共同體建設,完善教師交流補助、職稱傾斜、績效激勵、住房保障四類“政策工具包”,對跨區域交流教師落實生活、交通等補助,高級崗位設置適當向縣中和共同體優質學校傾斜,有力保障教師流得動、留得住、教得好。三是實施專項獎補。省級財政設立共同體建設專項獎補資金,每年投入1.2億元,給予共同體辦學支持資金,鼓勵有條件的市、縣同步設立本級獎補政策措施,重點支持薄弱學校補齊數字化升級、教師周轉宿舍建設等短板。
完善推進機制,夯實共建發展根基。一是完善聯建機制。遴選一批優質高中,以市域內聯建為主,與全省40所薄弱縣(市、區)第一中學組建普通高中教育共同體,統籌調度優質高中資源開展援建,促進優質資源下沉,加快推動縣中發展振興。省內17個市州在全市范圍內遴選優質小學和初中作為共同體牽頭學校,組建市域義務教育共同體,帶動薄弱學校教學質量提升。二是完善管理機制。共同體內部教育教學實行統一課程及教學計劃進度、師資交流和研修培訓、教育數字化標準配置和應用、教情學情分析監測評價、文體活動和實踐教學方案等“五統一”管理模式,使共同體學校在教育理念、管理方法、文化發展等方面形成一體,推動共同體學校同頻共振、互促發展。三是完善評價機制。建立健全高中教育共同體和市域義務教育共同體建設評價指標體系,高中圍繞教學教研、特色發展等設立20個指標,義務教育圍繞教師交流、數字賦能等設立18個指標,市州統籌組織實施過程督導、年度評價和三年建設周期終結性評估,以評價推動共同體高質量建設。
聚焦公平優質,提升資源供給能力。一是優化學位精準供給。出臺《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促進基礎教育擴優提質的實施意見》,健全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基礎教育資源統籌調配機制。推動高中階段教育擴容提質,擴大優質高中招生規模,推進81所綜合高中試點建設,有序擴大普通高中學位供給。義務教育和學前教育資源建設重點向城區傾斜,保障流入人口較多城區優質學位供給,2025年新增公辦中小學幼兒園學位6萬個。二是強化資源統籌管理。建立“市縣結合”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圍繞布局規劃、資源聚合、標準統一、考核評價4個方面,強化以地市為主管理高中階段教育,加大市級對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統籌,加快整體提升市域基礎教育發展水平。明確三年內,每個鄉鎮至少辦好1所優質初中、每個縣市至少辦好1所優質高中、每個市州辦好1所特殊教育學校。三是深化師資均衡配置。深入實施“荊楚優師計劃”,每年面向66個縣(市、區)定向培養1000名師范生。完善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城鄉教師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干教師交流輪崗不低于交流總數的30%。探索以城鄉教育共同體為單位整體核定教職工編制、崗位、績效工資總量,下放職稱評審權。
加快數智轉型,助力基礎教育變革。一是夯實數字基座。省政府出臺《湖北省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計劃》,建設數智教育“兩平臺一中心”(智慧教育平臺、綜合信息服務管理平臺和大數據中心),開發上線數字資源210萬個,匯聚數據4億余條,服務師生超過1100萬人次。加快推進數字校園建設,完善學校網絡環境,升級數字化終端,建設具有交互功能的高標準多媒體錄播教室5000余間,助力“雙師”課堂教學、數智教研,促進線上線下教育深度融合。二是強化數智賦能。探索建設120個“人工智能+教育”的未來學校、未來課堂、未來應用場景,大力推動全息教室技術、虛擬仿真實驗等應用,加快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深度融合。組織優質學校通過線上專門開課或同步上課、優秀教師以網絡教研方式帶動區域內普通教師水平提升,帶動薄弱學校開齊開足開好課程,推動跨區域、跨校際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三是提升數治效能。建設城鄉教育共同體數字管理服務平臺,采集分析共同體數據信息,實施工作調度、智能巡課、運行監測,省、市、縣、校四級共建共用,搭建各級教育管理者的數字“駕駛艙”。推動全省教育管理數字化,組織開發招生入學、數字食堂、學籍管理等核心業務管理系統,以數字化驅動基礎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升。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